书悦网 -大明那些九千岁 贰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3:10:47

大明那些九千岁 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大明那些九千岁 贰精美图片
》大明那些九千岁 贰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明那些九千岁 贰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131049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
  • 页数:270
  • 价格:14.9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3:10:47

寄语:

大太监斗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考证揭秘明代太监的隐秘故事,是《大明那些九千岁》的第二部,主要叙述了明代正统到正德年间活动的大太监们的故事,在必要的节点上,还会用一定的篇幅介绍明代宦官制度的新发展。作者从多年的学术研究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我国明代宫廷的方方面面。作者是我国明代宦官研究界的领军人物,著有我国著名的宦官史料整理典籍《明代宦官史料长编》,本书内容亦是建立在前书详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但繁琐考证及史料分析内容将大为减少,更具史料的“融入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靠且生动的“揭秘”带来了相当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卷  那些动乱的日子里

        章  莫谓太监不殉国

        第二章  一声叱:休莫想逃!

        第三章  报效:内官拍马冲阵

        第四章  太监里出了个大汉奸

        第五章  金太监被贬,只因一句真话

        第六章  上皇被诬,忠宦殉主

        第七章  与弟与弟,还我土地

        第八章  “宦权”,如春江水涨

        第九章  曹、石骄逐徐有贞

        第十章  宦官公子要学曹操

第二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章  大渐托付,太监承遗诏

        第二章  急入司礼夺权

        第三章  “奸党”未兴而速败

        第四章  一个月,牛太监也完蛋哒

        第五章  成化三宗弊

        第六章  狐妖牵出来个西厂

        第七章  西厂开张,烧起几把火

第八章  革西厂,司礼监再生变故

        第八章  西厂回归

        第九章  内阁“团团转”

        第十章  再革西厂,汪直也被人暗算了

        第十一章  东厂太监谋入司礼柄政

        第十二章  群奸之中担道义

第三卷  “弘治致治”的光环下

        章  “但得天下有贤主足矣”

        第二章  宦官队里出了个“海瑞”!

        第三章  忠、奸各相宜

        第四章  今日李广!明日李广!

第五章  “批红”是这样的

        第六章  监阁共受顾命

第四卷  “一瑾死,百瑾生”

        章  名起“八虎”

        第二章  绝地反击

        第三章  家世、婚姻:刘太监的日常

        第四章  朝堂上忽现匿名信

        第五章  刘瑾真是千年富豪?

        第六章  张永西征

        第七章  千刀万剐,再来一碗粥!

第八章  张永想学“刘马侯”封爵

        第九章  皇帝竟给自己加俸禄

第十章  宁王朱宸濠反了

        第十一章  张永成了王阳明的保护伞

        第十二章  “拿了江彬,朝廷安稳”


作者介绍:

      胡丹,网名“皇帝不称朕”,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明、清史及历史文化传播。长期活跃在中国史研究的科研一线,同时致力于历史文化的普及工作。所著“明宫揭秘”系列白话历史作品,在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版发表后,立即以其扎实的史学功底、犀利幽默的笔法、丰富的想象力、厚重的历史感和随处绽发的新见吸引了大量读者。作者亦被多家媒体誉为令人期待的新锐历史作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宦官队里出了个

“海瑞”

太监蒋琮,跟弘治时代的众多太监一样,没什么知名度。但蒋琮在弘治初年以好言乐讼著名,卷起了好几场舆论风暴,是一名极富争议性的大太监。

蒋琮个性张扬,他的特点是喜谏、善讦,很像内廷的海瑞,这使他在宦官队里显得有些另类。他个性与身份的矛盾,决定了他的命运:他首见于史籍,就是官司缠身,他的政治生命终也在一场席卷众多官员的讼争中落幕。

成化十五年,蒋琮次出现在实录中,他的麻烦来了

——他被东厂告了!为了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

那时蒋琮任上林苑海子提督,按照当时的规定,内官是不许随便回家的,应该住在内府衙署或值房里。可蒋琮经常违反禁令,偷偷溜回私宅小住,连个招呼都不打。

这次他又回去了,

“潜留私宅”两日。东厂发现“上林苑领导无缘无故两天没去单位上班”,就向朝廷举报。凡事一过东厂,就不是小事。蒋琮被拿送锦衣卫镇抚司狱(即诏狱)鞫讯——说起来,那时的官员,时不时“进去”一趟,留下一两笔不良记录,也是常事。负责审问的锦衣卫指挥佥事赵璟不太作真,随便问了两句,就扯过张纸,写了报告。蒋琮也没太在意,以为不打紧,在狱中关两天就出去了。谁知他们都想错了。

因为东厂太监尚铭不干了!

当时东厂正和西厂较着劲,急于立功,抓了一个不守制度的太监,正可以证明东厂行事无私。锦衣卫却不当回事,轻松松把人放了,岂不显得东厂尽捡芝麻?尚铭就对赵璟和镇抚李琏提出纠劾,说他二人徇私。朝廷就让赵璟、李琏从实回奏。

赵璟无奈,只好再查,这次他调查细致了一些,专门调取了皇城东安门的

“门籍”,发现蒋琮出入的记录还有很多,他们原来的工作确实粗疏了,只好认罪。朝廷以其“伏罪”,也不再追究。

此事的意义在于:凡东厂侦缉、送问的案子,法司很难根据其

“情罪”做实事求是的问理,锦衣卫和三法司必须考虑到东厂的态度。东厂办的案子不可能错,法司惧其权势,很难驳问,只好从犯人那里找罪,小罪要按照东厂的心意给他做大,无罪也要想方设法给他坐实。蒋琮的事本来都算不得案子,因为是东厂缉办的,法司就得看东厂的脸子,把它做成一件要紧的案子。

明朝祖制规定,宦官不能在外私置家产田宅。祖制如此,可皇帝已经自破其禁,从永乐时起,就赐予宠爱或立功宦官大量的田地房舍,甚至是人口。正统以来,宦官也有钱了,自己买地建房子,或捐资建庙盖坟,已不鲜见。有些宦官贪图逸乐,或别的缘故,不爱待在内府值房里,而愿意多走几步,回自家安乐窝躺着。大概蒋琮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他是顺天府大兴县人,当时北京城分为两个京县,左大兴,右宛平,蒋琮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亲属都在京里,回家住多方便呀。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大家都睁一眼闭一眼,只怪蒋琮运气不好,被缉事校尉盯上,还被尚铭特别关照一把,只好自认倒霉了。

总之这不是什么大事,虽然被东厂拿来做了一篇文章,终无大碍,蒋琮在锦衣卫大狱里蹲了些日子,仍回上林苑海子复职。

蒋琮犯在东厂手里,不知是因为与尚铭有过节,还是别的什么缘故(东厂缉事,常常是定向执法,成为公器私用的典型)

。蒋琮性格剀切,直肠子,好议论,这在官场被认为是

“喜事”“不安静”

,很容易得罪人。蒋琮

“好言事”的特点,在宪宗去世后彰显无遗。

 

成化朝的佞幸,随着宪宗去世,大树既倒,他们也只好作猢狲散了。

孝宗即位不久,即从公议,将乱政的太监梁芳、韦兴、陈喜及妖人李孜省、邓常恩、赵玉芝等,或闲住,或谪戍,京城晦氛,一扫而净。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孝宗忽然改变主意,再次下旨,将这些人全部逮捕,下法司问罪。

本来李孜省等人遣戍陕西边卫,走了没多远,好事追踪而至,朝廷大赦来了!他们的罪都在赦前,这下好了,可以不用去边卫受苦了(大赦一般规定,除了谋反等大罪,其余罪状凡发生在赦诏颁布之日前的,均予宽恕)。李孜省他们高兴死了,可朝臣不干啊!这些家伙祸乱朝纲,诬害善良这些年,难道就让他们这样轻易逃脱惩罚吗?

朝臣还没来得及进言,先有一个太监说话了。他道,梁芳、李孜省

等以邪术害正,又借口修造寺观庙塔,浪费库藏银钱,不可胜纪,罪大罚轻,不当从赦!他的建议得到孝宗采纳,才派锦衣卫分头四出,将这些人械系上京,从严追究。令人痛恨的李孜省下狱没几天,就因

“不胜楚掠”,死在狱中,人心大快。

这位进言者,不是别人,正是已任印绶监太监的蒋琮。

以太监之言而逮问前朝内官与佞幸,这在明朝是十分罕见的,蒋琮一时名声大噪。

梁芳、李孜省等昔日权贵,如今垮台,没势力了,但他们在内廷盘踞甚久,关系网复杂,关系人众多,蒋琮正色进言,除恶必尽,虽令举朝振奋,但也大大得罪了同侪,许多内官讨厌他,视之为另类和异己。

蒋琮要是文臣,以其一劾而歼佞臣,仅此一件,就足以记入史册,名垂千古了(《明史》里有不少人,事迹就是进谏,而且只一件)

。可惜他是宦官,并未因此得到好的声誉。《明史

·宦官传》里虽然有蒋琮的传记,却全然未提此事,他传记的记事,是从他移镇南京开始的,并且多为恶评。

 

蒋琮在弘治元年出任南京守备司礼监太监。

明朝迁都后,内外官员到南京任职,即使升秩,也不会引以为美事。蒋琮出任南京守备,有遭到排挤之嫌,可能内廷大佬不愿这样一位

“大炮”和“名人”架在皇城里,干脆把他调到南京,说是留都重地,需有才者镇守,实际上是撵他走,眼不见为净。

蒋琮坐着船,沿运河南下。这大概是他次到南方,沿途见闻颇多,甚感新鲜,加之他现在有

“内府名臣”的声誉,志气缭绕,见到时弊,常觉不满,不满则欲鸣之。

比如他说,自张家湾到扬州仪真坝,历年增设巡河等官数多,应予裁撤,所遗事务由所在地方带管。吏部不同意,说各官因事增设,似难裁革。奉旨查永乐以来各官名数,随命革去沽头闸主事并南直隶巡河郎中,他们原来管的事,委两淮巡盐御史兼管,余官如旧。

蒋琮又说,户部每年三月选差属官一员,从通州往下巡视,直抵仪真,催督漕舟,但不奉敕书,责任太轻,官员做事也易玩忽,请再差官时请敕。朝廷也答应了。

蒋琮还对地方吏治提出意见。当时山东、直隶一带有盗贼出没,想来承平之时,即或有盗,也不会是什么汪洋巨盗,可都御史张鼎大张其事,创制所谓御盗

“新法”,在真定、河间之间的道路两侧筑墙,墙外再挖沟,绵延十余里,说这样就可以防盗了。蒋琮一路走一路采择舆情,他在经过山东德州时听到这件事,大感惊奇,又听百姓抱怨,说新法根本不起作用,两道墙夹着大路,中间狭隘,如果真遇到强贼,受害的是行路之人,仿佛瓮中捉鳖,逃也没处逃,而且当地都是旷野,地形沙洼,高低不一,刮几场风,下几场雨,墙马上坍塌,纯粹是劳民伤财,况且现在还是农忙时节,兴此不急之务,严重妨农。蒋琮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了,孝宗马上谕兵部责令张鼎停工。

沿途所见这些弊政,蒋琮一一记下,到南京后,连发四疏,向朝廷提意见。

这些意见涉及到诸多部门,如设官太多,关系到吏部,差官巡河,关系到户部,还有工部、漕司,以及地方大吏等。

蒋琮一路走来,没有宽裕的时间做调研,普询舆情,而其所议太急太骤,这显示了他为人有较为浮躁的一面。过去从来没有出差内官向朝廷如此进言的,就是外臣,若非言路,也很少

“越位”言事,将不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轻易上奏,见诸公牍。蒋琮这么做,实为骇人之举,被认为是越权、多事,是好揽权的表现。如果说他前数月纠劾梁芳、李孜省,虽不满于内臣,尚在外廷收获赞誉,那他现在连疏奏事,则在廷臣中引起反感。

言事必然触及别人或别部门的利益,是不讨好的,自古言事之难,便是如此。

蒋琮带着这股舍我其谁的劲头来到南京。南京是他的地头,守备太监职责重大,蒋琮既是南都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也是南京内府的一把手,他那多事的心不变,立刻在南京引发一场大风波。

事件之起因,也由一件弊政。

南京沿长江有大片的芦场,过去属内府三厂。成化初年,江浦县田地多为水侵,沉入江中,但沿江又多出六块较大的沙洲,属无主地。附近百姓请求耕种,以补沉江田额。沙洲与芦场接近,还有附近的瓦屑坝废地和石城门外湖地,原不属三厂,但在太监黄赐做守备时,受奸民投献,妄指为芦场,一起收为公家地。百姓的田地为官所夺,已经失业,但还要承担原来的岁额租课,百姓便联合起来,多次向朝廷上访,孝宗即位后,让南京御史姜绾调查此事。

姜绾等便劾蒋琮滥收洲田,与民争利,且用揭帖抗违诏旨。

蒋琮力辩,一条条反驳。驳就驳呗,就事论事就好,他却把御史刘恺、方岳及南京诸司违法事都牵进来说。南京诸司之间矛盾重重,借江洲田地事爆发了。

战事还在扩大,另一位守备太监陈祖生(原任司礼太监,成化十三年革西厂后,与黄赐同贬南京,后任守备)又奏劾户部主事卢锦、给事中方向私种南京后湖田地。

后湖建立于洪武年间,是朝廷藏天下田土黄册(黄册是全国土地的图籍证书)

的地方,由户部主事及给事中各一员共同管理,其他官员不许擅至,如果有事要查理,必须移文内府

“请钥”,方许过湖。近些年来,因为在湖边滩岸开垦种田,致使湖面淤塞,人可以随意往来。卢锦和方向一同管库,他们也在库旁洲地垦田,种植蔬菜瓜果,又在湖滩放牧牲畜,伐苇易银,以补公费。反正事闲,种点菜,自种自收,还助公用,也是将后湖当桃花源的意思,不料遭到太监陈祖生的弹劾。

刑部尚书何乔新认为,南京守备官与御史更相讦奏,其中必有欺弊,请行南京三法司逮卢锦等人鞫问;御史所奏守备事,令南京户部勘问。

前面御史刚刚参劾蒋琮与民争利,马上陈祖生又参劾主事、给事中私种湖田,让人觉得南京内外官员都在借题发挥,使性斗气。而朝廷将两个不同的官司混在一起问,也说明朝廷认识到这两件事密切相关,背后都是南京守备与诸司的矛盾在作怪。

文官正和宦官争闲气呢,又有一个不长眼的太监郭镛,不合时宜地来凑热闹,挨了一闷棍。

郭镛本是到广西公干的,路经南京。南京好玩的去处甚多,他别处不去,却偏偏找了条船,私自去后湖参观。这太监来得正好,立刻被御史揪住尾巴,狠参他

“擅游禁地”。

给事中韩重甚至借星变为言,请斥退蒋琮、郭镛,以弭天怒

——他是按内官分类,打包参劾。

郭镛莫名其妙被牵扯到这个官司里。他是孝宗驾前红人,这次去两广帮孝宗办私事的, 

这个亏他不肯吃。回京就对孝宗说,应天府尹杨守随勘问卢锦、方向私种湖田事,故意放水,御史不劾奏,独绳内臣

——拿我一个不相干的来参!

这雪球越滚越大,而且越来越向内外官员矛盾的方向发展,朝廷必须主持公道,给个说法。孝宗便派太监何穆、大理寺少卿

杨谧组成

“中央调查组”,再去勘后湖田土,并审查姜绾、蒋琮互相讦奏之事。

第二年,调查组复奏后湖田土事,卢锦遂被褫职,杨守随、方向等贬官;至于姜、蒋互讦事,则称蒋琮不当受奸民私献土地,私嘱勘问官员,但他所讦南京诸司违法事皆诬;姜绾等劾奏蒋琮,也多有不实之处,并宜逮治。于是姜绾被捕下狱。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调查组认为双方都有错,怎么只处理文官,放过内官?科道不干了,联名上疏,说不宜以一内臣而置御史十人于狱。但姜绾还是被降级外调,蒋琮仍宽宥不问。

为何朝廷处置偏心?有人怀疑,是大学士刘吉因为南京御史曾经弹劾过自己,怀恨在心,因借此案兴狱报复。尚书王恕、李敏及科道接续上言,都说蒋琮、姜绾同罪而异罚,有失公平。但朝廷不听,维持原判,此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蒋琮在南京干了

6

年,他善讦的性格一点都没变。弘治七年初,他又上告南京兵部郎中娄性不法诸事,说他逞威擅权,欺凌军职,侵克在官皂隶银两,私自在宿州大禹庙后创建生祠,为自己塑像等。

朝廷派刑科给事中任伦、刑部郎中盛洪、锦衣卫千户赵良、御史刘玮前来勘问。事情还在调查,蒋琮又急不可耐地奏发娄性偷换案卷、调查组成员阿附掩饰,他还加告了一个人、一件事,说南京兵部员外郎袁燫侵欺马快船价,此事于娄性也有干系!

蒋琮的攻击性真的很强大。可就在他攻击别人时,他自己也被人告了。

南京广洋卫指挥石文通忽然奏发蒋琮开掘聚宝山,有伤皇陵王气,以及殴死商人、占役军匠、侵夺官地、私造马船诸罪。石文通是宦官家奴出身,

“海”里有人,他肯出头来告蒋琮,事情肯定不简单。不知道蒋琮有没有意识到这点,反正他的性格是好强不服输,与人打口水战,愈战愈勇,被人告了,他复告人 ,把相干、不相干的人都扯进来,屡奏不已,株连蔓引,几数百人。

为着南京的官司,朝廷先后派了好几拨调查组下来,官司却越大越热闹。看来,南京只要蒋琮还在,就别想安静!

这回刑部又奏差司礼太监赵忠,同大理寺少卿马中锡、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杨荣前来会勘。勘问的结果,娄性坐赃,革职为民,余皆坐罪有差。

蒋琮这回没能平安无事,他开掘聚宝山、伤皇陵王气之事经查属实,为此下南京都察院狱,所掘聚宝山口令南京守备等官填补。朝廷处断结果很快出来了:

“蒋琮掘断聚宝山脉,打死人命,违法多端,本当处死,姑宥之,发孝陵充净军种菜。”蒋琮充了净军,从此消失于国史中。他年纪不小了,大概受过这次挫折,不久就死在南京了吧。

蒋琮之败,自然不是因为开掘聚宝山,

“伤王气”只是一个借口。《明孝宗实录》评论说:

(蒋)琮稍通书史,好延接人士,自以为人莫己若,南京科道等官忤之者多得罪,众忿疾之而莫能去也。

说蒋琮读书有才,喜欢与士人交往,而且很自负,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他在南京做守备太监,谁要忤逆其意,都会遭到他的打击,官员们都很厌恶他,却拿他没办法。

但蒋琮后失败,不是因为南京官员对他不满,而是他得罪了北京的大佬。

据实录透露,蒋琮在告讦娄性时,怀疑娄性有

“二当道者”庇护,便扬言要连这两家一起参,这两家害怕,就私下指使石文通奏劾蒋琮,奏稿是经过他们商议的,原先并没有开掘聚宝山的事,他们考虑一般的违法之事很难扳倒蒋琮,只有拿破坏皇家风水这样的重罪来劾他,才有机会黜免他。这件事是后来加进去的。果然,蒋琮因此事“始得正其罪”。

“二当道者”为谁,就不可考知了。可以确定是,他们一定是两位大太监,蒋琮之口太厉害了,他们必须拿掉他。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揭秘大明”系列再度出击!

这是让您放不下的*本正史读物!要了解明朝大太监,只看这一本就够了!

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历史系认可的*可读*可靠的明史读物!

跟着北大史学博士走进朱家大院,大明百名大太监一把抓!

为啥刘瑾其实没有那么多钱

为啥说“八虎”好似一出戏

为啥说公公里面也出了个“海瑞”

为啥在北京保卫战里太监们纷纷上阵争功

《万历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儿》 它们可都没告诉你!


媒体评论

《大明那些九千岁》这部书建立在作者坚实的史学功底之上,相信一定会嘉惠于喜欢明史的读者们。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商传

 

 

胡丹博士对明代宦官的研究,深化了明代政治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前主任、研究员

 

万明

 

学术成果向大众读物的转化,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和应当承担的工作。《大明那些九千岁》,有新材料、新观点,可读性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高寿仙


书籍介绍

“揭秘大明”系列再度出击!

这是让您放不下的第一本正史读物!要了解明朝大太监,只看这一本就够了!

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历史系认可的最可读最可靠的明史读物!

跟着北大史学博士走进朱家大院,大明百名大太监一把抓!

为啥刘瑾其实没有那么多钱

为啥说“八虎”好似一出戏

为啥说公公里面也出了个“海瑞”

为啥在北京保卫战里太监们纷纷上阵争功

《万历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儿》 它们可都没告诉你!

-------------------------------------------------------------------------------------

《大明那些九千岁》这部书建立在作者坚实的史学功底之上,相信一定会嘉惠于喜欢明史的读者们。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商传

胡丹博士对明代宦官的研究,深化了明代政治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前主任、研究员 万明

学术成果向大众读物的转化,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和应当承担的工作。《大明那些九千岁》,有新材料、新观点,可读性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高寿仙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考证揭秘明代太监的隐秘故事,是《大明那些九千岁》的第二部,主要叙述了明代正统到正德年间活动的大太监们的故事,在必要的节点上,还会用一定的篇幅介绍明代宦官制度的新发展。作者从多年的学术研究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我国明代宫廷的方方面面。作者是我国明代宦官研究界的领军人物,著有我国著名的宦官史料整理典籍《明代宦官史料长编》,本书内容亦是建立在前书详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但繁琐考证及史料分析内容将大为减少,更具史料的“融入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靠且生动的“揭秘”带来了相当的可读性。

---------------------------------------------------------------------------

试读

宦官队里出了个“海瑞”

太监蒋琮,跟弘治时代的众多太监一样,没什么知名度。但蒋琮在弘治初年以好言乐讼著名,卷起了好几场舆论风暴,是一名极富争议性的大太监。

蒋琮个性张扬,他最大的特点是喜谏、善讦,很像内廷的海瑞,这使他在宦官队里显得有些另类。他个性与身份的矛盾,决定了他的命运:他首见于史籍,就是官司缠身,他的政治生命最终也在一场席卷众多官员的讼争中落幕。

成化十五年,蒋琮第一次出现在实录中,他的麻烦来了——他被东厂告了!为了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

那时蒋琮任上林苑海子提督,按照当时的规定,内官是不许随便回家的,应该住在内府衙署或值房里。可蒋琮经常违反禁令,偷偷溜回私宅小住,连个招呼都不打。

这次他又回去了,“潜留私宅”两日。东厂发现“上林苑领导无缘无故两天没去单位上班”,就向朝廷举报。凡事一过东厂,就不是小事。蒋琮被拿送锦衣卫镇抚司狱(即诏狱)鞫讯——说起来,那时的官员,时不时“进去”一趟,留下一两笔不良记录,也是常事。负责审问的锦衣卫指挥佥事赵璟不太作真,随便问了两句,就扯过张纸,写了报告。蒋琮也没太在意,以为不打紧,在狱中关两天就出去了。谁知他们都想错了。

因为东厂太监尚铭不干了!

当时东厂正和西厂较着劲,急于立功,抓了一个不守制度的太监,正可以证明东厂行事无私。锦衣卫却不当回事,轻松松把人放了,岂不显得东厂尽捡芝麻?尚铭就对赵璟和镇抚李琏提出纠劾,说他二人徇私。朝廷就让赵璟、李琏从实回奏。

赵璟无奈,只好再查,这次他调查细致了一些,专门调取了皇城东安门的“门籍”,发现蒋琮出入的记录还有很多,他们原来的工作确实粗疏了,只好认罪。朝廷以其“伏罪”,也不再追究。

此事的意义在于:凡东厂侦缉、送问的案子,法司很难根据其“情罪”做实事求是的问理,锦衣卫和三法司必须考虑到东厂的态度。东厂办的案子不可能错,法司惧其权势,很难驳问,只好从犯人那里找罪,小罪要按照东厂的心意给他做大,无罪也要想方设法给他坐实。蒋琮的事本来都算不得案子,因为是东厂缉办的,法司就得看东厂的脸子,把它做成一件要紧的案子。

明朝祖制规定,宦官不能在外私置家产田宅。祖制如此,可皇帝已经自破其禁,从永乐时起,就赐予宠爱或立功宦官大量的田地房舍,甚至是人口。正统以来,宦官也有钱了,自己买地建房子,或捐资建庙盖坟,已不鲜见。有些宦官贪图逸乐,或别的缘故,不爱待在内府值房里,而愿意多走几步,回自家安乐窝躺着。大概蒋琮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他是顺天府大兴县人,当时北京城分为两个京县,左大兴,右宛平,蒋琮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亲属都在京里,回家住多方便呀。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大家都睁一眼闭一眼,只怪蒋琮运气不好,被缉事校尉盯上,还被尚铭特别关照一把,只好自认倒霉了。

总之这不是什么大事,虽然被东厂拿来做了一篇文章,终无大碍,蒋琮在锦衣卫大狱里蹲了些日子,仍回上林苑海子复职。

蒋琮犯在东厂手里,不知是因为与尚铭有过节,还是别的什么缘故(东厂缉事,常常是定向执法,成为公器私用的典型)。蒋琮性格剀切,直肠子,好议论,这在官场被认为是“喜事”“不安静”,很容易得罪人。蒋琮“好言事”的特点,在宪宗去世后彰显无遗。

成化朝的佞幸,随着宪宗去世,大树既倒,他们也只好作猢狲散了。

孝宗即位不久,即从公议,将乱政的太监梁芳、韦兴、陈喜及妖人李孜省、邓常恩、赵玉芝等,或闲住,或谪戍,京城晦氛,一扫而净。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孝宗忽然改变主意,再次下旨,将这些人全部逮捕,下法司问罪。

本来李孜省等人遣戍陕西边卫,走了没多远,好事追踪而至,朝廷大赦来了!他们的罪都在赦前,这下好了,可以不用去边卫受苦了(大赦一般规定,除了谋反等大罪,其余罪状凡发生在赦诏颁布之日前的,均予宽恕)。李孜省他们高兴死了,可朝臣不干啊!这些家伙祸乱朝纲,诬害善良这些年,难道就让他们这样轻易逃脱惩罚吗?

朝臣还没来得及进言,先有一个太监说话了。他道,梁芳、李孜省等以邪术害正,又借口修造寺观庙塔,浪费库藏银钱,不可胜纪,罪大罚轻,不当从赦!他的建议得到孝宗采纳,才派锦衣卫分头四出,将这些人械系上京,从严追究。最令人痛恨的李孜省下狱没几天,就因“不胜楚掠”,死在狱中,人心大快。

这位进言者,不是别人,正是已任印绶监太监的蒋琮。

以太监之言而逮问前朝内官与佞幸,这在明朝是十分罕见的,蒋琮一时名声大噪。

梁芳、李孜省等昔日权贵,如今垮台,没势力了,但他们在内廷盘踞甚久,关系网复杂,关系人众多,蒋琮正色进言,除恶必尽,虽令举朝振奋,但也大大得罪了同侪,许多内官讨厌他,视之为另类和异己。

蒋琮要是文臣,以其一劾而歼佞臣,仅此一件,就足以记入史册,名垂千古了(《明史》里有不少人,事迹就是进谏,而且只一件)。可惜他是宦官,并未因此得到好的声誉。《明史·宦官传》里虽然有蒋琮的传记,却全然未提此事,他传记的记事,是从他移镇南京开始的,并且多为恶评。

蒋琮在弘治元年出任南京守备司礼监太监。

明朝迁都后,内外官员到南京任职,即使升秩,也不会引以为美事。蒋琮出任南京守备,有遭到排挤之嫌,可能内廷大佬不愿这样一位“大炮”和“名人”架在皇城里,干脆把他调到南京,说是留都重地,需有才者镇守,实际上是撵他走,眼不见为净。

蒋琮坐着船,沿运河南下。这大概是他第一次到南方,沿途见闻颇多,甚感新鲜,加之他现在有“内府名臣”的声誉,志气缭绕,见到时弊,常觉不满,不满则欲鸣之。

比如他说,自京东张家湾到扬州仪真坝,历年增设巡河等官数多,应予裁撤,所遗事务由所在地方带管。吏部不同意,说各官因事增设,似难裁革。奉旨查永乐以来各官名数,随命革去沽头闸主事并南直隶巡河郎中,他们原来管的事,委两淮巡盐御史兼管,余官如旧。

蒋琮又说,户部每年三月选差属官一员,从通州往下巡视,直抵仪真,催督漕舟,但不奉敕书,责任太轻,官员做事也易玩忽,请再差官时请敕。朝廷也答应了。

蒋琮还对地方吏治提出意见。当时山东、直隶一带有盗贼出没,想来承平之时,即或有盗,也不会是什么汪洋巨盗,可都御史张鼎大张其事,创制所谓御盗“新法”,在真定、河间之间的道路两侧筑墙,墙外再挖沟,绵延十余里,说这样就可以防盗了。蒋琮一路走一路采择舆情,他在经过山东德州时听到这件事,大感惊奇,又听百姓抱怨,说新法根本不起作用,两道墙夹着大路,中间狭隘,如果真遇到强贼,受害的是行路之人,仿佛瓮中捉鳖,逃也没处逃,而且当地都是旷野,地形沙洼,高低不一,刮几场风,下几场雨,墙马上坍塌,纯粹是劳民伤财,况且现在还是农忙时节,兴此不急之务,严重妨农。蒋琮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了,孝宗马上谕兵部责令张鼎停工。

沿途所见这些弊政,蒋琮一一记下,到南京后,连发四疏,向朝廷提意见。

这些意见涉及到诸多部门,如设官太多,关系到吏部,差官巡河,关系到户部,还有工部、漕司,以及地方大吏等。

蒋琮一路走来,没有宽裕的时间做调研,普询舆情,而其所议太急太骤,这显示了他为人有较为浮躁的一面。过去从来没有出差内官向朝廷如此进言的,就是外臣,若非言路,也很少“越位”言事,将不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轻易上奏,见诸公牍。蒋琮这么做,实为骇人之举,被认为是越权、多事,是好揽权的表现。如果说他前数月纠劾梁芳、李孜省,虽不满于内臣,尚在外廷收获赞誉,那他现在连疏奏事,则在廷臣中引起反感。

言事必然触及别人或别部门的利益,是不讨好的,自古言事之难,便是如此。

蒋琮带着这股舍我其谁的劲头来到南京。南京是他的地头,守备太监职责重大,蒋琮既是南都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也是南京内府的一把手,他那多事的心不变,立刻在南京引发一场大风波。

事件之起因,也由一件弊政。

南京沿长江有大片的芦场,过去属内府三厂。成化初年,江浦县田地多为水侵,沉入江中,但沿江又多出六块较大的沙洲,属无主地。附近百姓请求耕种,以补沉江田额。沙洲与芦场接近,还有附近的瓦屑坝废地和石城门外湖地,原不属三厂,但在太监黄赐做守备时,受奸民投献,妄指为芦场,一起收为公家地。百姓的田地为官所夺,已经失业,但还要承担原来的岁额租课,百姓便联合起来,多次向朝廷上访,孝宗即位后,让南京御史姜绾调查此事。

姜绾等便劾蒋琮滥收洲田,与民争利,且用揭帖抗违诏旨。

蒋琮力辩,一条条反驳。驳就驳呗,就事论事就好,他却把御史刘恺、方岳及南京诸司违法事都牵进来说。南京诸司之间矛盾重重,借江洲田地事爆发了。

战事还在扩大,另一位守备太监陈祖生(原任司礼太监,成化十三年革西厂后,与黄赐同贬南京,后任守备)又奏劾户部主事卢锦、给事中方向私种南京后湖田地。

后湖建立于洪武年间,是朝廷藏天下田土黄册(黄册是全国土地的图籍证书)的地方,由户部主事及给事中各一员共同管理,其他官员不许擅至,如果有事要查理,必须移文内府“请钥”,方许过湖。近些年来,因为在湖边滩岸开垦种田,致使湖面淤塞,人可以随意往来。卢锦和方向一同管库,他们也在库旁洲地垦田,种植蔬菜瓜果,又在湖滩放牧牲畜,伐苇易银,以补公费。反正事闲,种点菜,自种自收,还助公用,也是将后湖当桃花源的意思,不料遭到太监陈祖生的弹劾。

刑部尚书何乔新认为,南京守备官与御史更相讦奏,其中必有欺弊,请行南京三法司逮卢锦等人鞫问;御史所奏守备事,令南京户部勘问。

前面御史刚刚参劾蒋琮与民争利,马上陈祖生又参劾主事、给事中私种湖田,让人觉得南京内外官员都在借题发挥,使性斗气。而朝廷将两个不同的官司混在一起问,也说明朝廷认识到这两件事密切相关,背后都是南京守备与诸司的矛盾在作怪。

文官正和宦官争闲气呢,又有一个不长眼的太监郭镛,不合时宜地来凑热闹,挨了一闷棍。

郭镛本是到广西公干的,路经南京。南京好玩的去处甚多,他别处不去,却偏偏找了条船,私自去后湖参观。这太监来得正好,立刻被御史揪住尾巴,狠参他“擅游禁地”。给事中韩重甚至借星变为言,请斥退蒋琮、郭镛,以弭天怒——他是按内官分类,打包参劾。

郭镛莫名其妙被牵扯到这个官司里。他是孝宗驾前红人,这次去两广帮孝宗办私事的,[ 郭镛受孝宗委派,去广西寻访母妃纪氏家族,事详见“揭秘大明”第二部《大明后宫有战事》。] 这个亏他不肯吃。回京就对孝宗说,应天府尹杨守随勘问卢锦、方向私种湖田事,故意放水,御史不劾奏,独绳内臣——拿我一个不相干的来参!

这雪球越滚越大,而且越来越向内外官员矛盾的方向发展,朝廷必须主持公道,给个说法。孝宗便派太监何穆、大理寺少卿杨谧组成“中央调查组”,再去勘后湖田土,并审查姜绾、蒋琮互相讦奏之事。

第二年,调查组复奏后湖田土事,卢锦遂被褫职,杨守随、方向等贬官;至于姜、蒋互讦事,则称蒋琮不当受奸民私献土地,私嘱勘问官员,但他所讦南京诸司违法事皆诬;姜绾等劾奏蒋琮,也多有不实之处,并宜逮治。于是姜绾被捕下狱。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调查组认为双方都有错,怎么只处理文官,放过内官?科道不干了,联名上疏,说不宜以一内臣而置御史十人于狱。但姜绾还是被降级外调,蒋琮仍宽宥不问。

为何朝廷处置偏心?有人怀疑,是大学士刘吉因为南京御史曾经弹劾过自己,怀恨在心,因借此案兴狱报复。尚书王恕、李敏及科道接续上言,都说蒋琮、姜绾同罪而异罚,有失公平。但朝廷不听,维持原判,此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蒋琮在南京干了6年,他善讦的性格一点都没变。弘治七年初,他又上告南京兵部郎中娄性不法诸事,说他逞威擅权,欺凌军职,侵克在官皂隶银两,私自在宿州大禹庙后创建生祠,为自己塑像等。

朝廷派刑科给事中任伦、刑部郎中盛洪、锦衣卫千户赵良、御史刘玮前来勘问。事情还在调查,蒋琮又急不可耐地奏发娄性偷换案卷、调查组成员阿附掩饰,他还加告了一个人、一件事,说南京兵部员外郎袁燫侵欺马快船价,此事于娄性也有干系!

蒋琮的攻击性真的很强大。可就在他攻击别人时,他自己也被人告了。

南京广洋卫指挥石文通忽然奏发蒋琮开掘聚宝山,有伤皇陵王气,以及殴死商人、占役军匠、侵夺官地、私造马船诸罪。石文通是宦官家奴出身,“海”里有人,他肯出头来告蒋琮,事情肯定不简单。不知道蒋琮有没有意识到这点,反正他的性格是好强不服输,与人打口水战,愈战愈勇,被人告了,他复告人 ,把相干、不相干的人都扯进来,屡奏不已,株连蔓引,几数百人。

为着南京的官司,朝廷先后派了好几拨调查组下来,官司却越大越热闹。看来,南京只要蒋琮还在,就别想安静!

这回刑部又奏差司礼太监赵忠,同大理寺少卿马中锡、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杨荣前来会勘。勘问的结果,娄性坐赃,革职为民,余皆坐罪有差。

蒋琮这回没能平安无事,他开掘聚宝山、伤皇陵王气之事经查属实,为此下南京都察院狱,所掘聚宝山口令南京守备等官填补。朝廷处断结果很快出来了:“蒋琮掘断聚宝山脉,打死人命,违法多端,本当处死,姑宥之,发孝陵充净军种菜。”蒋琮充了净军,从此消失于国史中。他年纪不小了,大概受过这次挫折,不久就死在南京了吧。

蒋琮之败,自然不是因为开掘聚宝山,“伤王气”只是一个借口。《明孝宗实录》评论说:

(蒋)琮稍通书史,好延接人士,自以为人莫己若,南京科道等官忤之者多得罪,众忿疾之而莫能去也。

说蒋琮读书有才,喜欢与士人交往,而且很自负,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他在南京做守备太监,谁要忤逆其意,都会遭到他的打击,官员们都很厌恶他,却拿他没办法。

但蒋琮最后失败,不是因为南京官员对他不满,而是他得罪了北京的大佬。

据实录透露,蒋琮在告讦娄性时,怀疑娄性有“二当道者”庇护,便扬言要连这两家一起参,这两家害怕,就私下指使石文通奏劾蒋琮,奏稿是经过他们商议的,原先并没有开掘聚宝山的事,他们考虑一般的违法之事很难扳倒蒋琮,只有拿破坏皇家风水这样的重罪来劾他,才有机会黜免他。这件事是后来加进去的。果然,蒋琮因此事“始得正其罪”。

这“二当道者”为谁,就不可考知了。可以确定是,他们一定是两位大太监,蒋琮之口太厉害了,他们必须拿掉他。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432+)
  • 全格式(454+)
  • 章节完整(75+)
  • 下载快(143+)
  • 体验差(557+)
  • 体验还行(465+)
  • 实惠(90+)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22 06:30:1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寿***芳: ( 2024-12-23 08:22:1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师***怡: ( 2025-01-13 07:06:2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孙***夏: ( 2025-01-08 16:50:5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晏***媛: ( 2024-12-31 15:47:0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屠***好: ( 2024-12-31 08:09:19 )

    还行吧。

  • 网友 温***欣: ( 2025-01-03 22:20:35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宫***凡: ( 2024-12-29 08:40:0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濮***彤: ( 2025-01-05 15:22:3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冉***兮: ( 2025-01-17 12:55:5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寇***音: ( 2025-01-16 14:12:4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