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有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有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最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中国文化独有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书籍目录:
序李陀
写在前面的话郭宝昌
第一章游戏
一、我们是“游戏派”
二、什么是游戏性
三、游戏视角看《红楼》
四、独一无二的游戏心态
五、游戏——中国审美的超越性原则
第二章京剧应该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
一、三大体系实在有些乱
二、用斯坦尼和布莱希特解释京剧表演就是错的
三、如何认识中国京剧表演体系
四、探寻京剧表演体系的奥妙
五、表演的神秘性
第三章叫好
一、观演一体的剧场美学
二、“七类八派”谈叫好
三、叫好的演变折射着京剧的兴盛与衰亡
第四章说丑
一、丑,不是形容词,是名词
二、丑得站到中间
三、大美方可言丑
四、丑在舞台上的美学功能
五、超越生死,超越悲喜
第五章革命样板戏的得与失
一、样板戏的路程
二、样板戏的价值观
三、样板戏姓什么
四、样板戏的创造性
五、样板戏的原则
六、样板戏的启示
第六章戏曲电影还能拍好吗
一、戏曲与电影谁也不将就谁
二、用戏曲的眼睛看电影,用电影的眼睛看戏曲
三、《贵妃醉酒》:一切都在程式中
四、我是这样拍《春闺梦》的
五、用电影语言重新创造舞台性
第七章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
一、无可争议的国粹,无法回避的国渣
二、京剧的价值观理应全面检讨
三、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艺术表现
四、参透游戏的艺术精神
后记
作者介绍:
陶庆梅,女,197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自2000年起从事戏剧史与戏剧理论研究。主要代表作有《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刹那中——赖声川的剧场艺术》(第一作者,台湾中国时报出版社,2003年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写在前面的话
郭宝昌
我爱京剧。
我从童年时的看戏,少年时的迷戏,青年时的戏痴,中年时的思考,暮年时的研究,走过漫漫七十多载。我的主业是影视,大半辈子生活在拍摄场地,于京剧我是外行,却一生纠缠着解不开的京剧情结。没别的,京剧太美!无法割舍,无法冷落。人生快走到尽头了才发现刚刚走进京剧的门儿。门里什么样?灿烂辉煌,光怪陆离,晃眼!进了门也不过是管窥蠡测,略见一斑,却已晃得我眼花缭乱,莫辨东西,到头来仍然是一片模糊。要想接近弄清楚里边的事儿,下辈子吧。
即便如此,也还是攒了一肚子的话要说,就有了这本书。
现在,喜欢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年轻人。就说我儿子吧,很典型。他自幼出国,又在美国留学七年,长大成人,回国工作,先要给他补习中国文化,放下刀叉拿筷子,烤鸭、饺子、涮羊肉全部爱吃,天坛、故宫、颐和园也都欣赏,电影、话剧、电视剧全能接受,唯独京剧不看。说是老古董,是给老人们看的,咿咿呀呀听不懂。这就太奇怪了,你一次京剧都没听过,怎么就知道不懂?长城,还要怎么古老?怎么一回国就闹着要去看,登到高处还脱了衣服挥舞呐喊呢?你懂那砖砌的墙背后的文化内涵吗?就是说,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了——听别人说的。这股势力还很强大。据我所知,百分之九十五的年轻人不喜欢京剧,都是一次也没看过的。记得我儿子刚回国,见我吃窝头(这是我的酷爱),他很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我说窝头,你尝尝。掰了一块给他,他吃了。我问,好吃吗?他很勉强地说还行。我说再来一块?他坚决摇头说,不,不吃了。这就对了,你至少吃了一口,才知道不好吃嘛。
传统京剧,这“传统”二字挺耽误事儿的,立即就联系上了古老的、落后的、陈旧的、腐朽的,等等词语。这也说明我们在京剧美学的普及上——不是教几套动作学两段唱,更不是用晦涩难懂不中不西的理论语言吓唬人——有着巨大的缺口。我们应该说明白的是:这“传统”的京剧,为什么是现代的,而且是超前的现代!
我儿子在外企工作,接触的外国人很多。我排的话剧《大宅门》,他带着外国人看过三遍,带着他的家人看过两遍。我排的京剧《大宅门》,他一眼都不看。太过分了!他爸爸不管排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也应该看一看吧?不看!亲情都盖不过偏见。我向一些年轻人鼓吹京剧,他们说,行了吧您,连您儿子都不看,您还鼓动我们?!噎得我一愣一愣的,我还能说什么?!有一年我儿子的德国女朋友一家人来京了,尝遍了北京美食后,还要看京剧。他只得陪同。那天是一个旅游项目的京剧演出,一折《大保国》,一出《泗州城》。他看傻了:“哇——京剧这么好看!”我带他们去后台与演员合照,他们看到演员穿的服装均被汗水湿透,赞叹不已。
《泗州城》是一出武旦的打戏。高难的独特的武功技巧尽显京剧武戏的魅力,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想起我小时候听戏,也是厌烦咿咿呀呀没完没了地唱,尤其不喜欢旦角,没劲!武戏则不同,《闹天宫》《金钱豹》《三岔口》《四杰村》《狮子楼》……一下子就把我迷住了。慢慢地开始喜欢花脸、老生,最后迷上了旦角。抑制不住地学唱、学演,登台演出,这才惊奇地发现,京剧艺术如此博大精深,惊叹老艺人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迷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七八个戏迷经常凑在一起守着留声机,找个人来放唱片——几十张不同的演员录制的唱片,抽出一张只放二三十秒钟,听一句唱,就要立即说出这是什么戏、谁唱的、什么板式。比如听一句“明早朝上金殿启奏吾皇”,你马上得说出这戏是《宇宙锋》,梅兰芳唱的,西皮原板。随即再换一张,一句“皇恩浩调老臣龙庭独往”,你要立即说出这戏是《姚期》,裘盛戎唱的,二黄原板。几轮听下来就不是放一句唱了,只放半句,到最后只放三秒,就俩字儿,输了的人少不得受罚,买几瓶“北冰洋”,或买两斤糖炒栗子、两包“大前门”之类,总之得出点儿血。说这些事倒不是说听戏的有多牛,是这些京剧大师们让你从千百个同一唱段的演员演唱中,只听两个字就能辨别出他们的声音、他们的韵律。这得是多么独特的表现,多么深厚的功力,不同凡响啊!如今的演员还有吗?大致能听得出什么流派就不错了,不可能区别出独特的“这一个”了。
有些小青年会说,流行歌曲两句我也听得出,这是邓丽君,这是周杰伦,这是那英……确实,但这是流行,不是流派。流派当然是流行的,但现在和过去的“流行”,都很难达到流派的艺术高度。流派,那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是艺术的累积;流行歌曲,你听的不过就是他(她)的代表性歌曲,有独特性,但艺术的丰厚度远远不够。这是通俗的时尚,不是艺术的高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星您还知道几个?但一百多年来无人不知道梅兰芳。长城故宫天坛永存,高楼大厦随时可被玩儿房地产的推倒、铲平、重盖,流行一时而已。文化层次上不可同日而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长久以来,我也对这些乱象很困惑。其中,有很多乱象,比如演员误场,比如演员搅戏,等等恶习,你从今天的视角看,这些乱象,确实是该被取缔;但是,为什么我们那些老艺人就可以在舞台上这么做,而观众也不计较?而且有时我们的老艺人就能将就着这些看上去无可挽回的错误,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局面,让观众不仅不计较,而且还会去叫好?有些乱象,比如说像“检场”,你如果在舞台上取消了,反而会生出许多新的麻烦无法解决;比如像“现场抓眼”,你取消了可能看上去没什么,但其实损失很大。那么,该怎么理解这些乱象?我想了许久,也许,只有从“游戏”这个角度去理解,才是最好的入口。
1.乱象
我要先从一些京剧界的老典故说起,这些老典故,大多是口传书上也都有记载,由于没有什么文献价值,我就不注明出处了。
有些艺人确实有恶习。问题是观众虽愤怒,却往往以此为乐儿,使这些艺人有恃无恐,甚至成为他们扬名的资本,这种邪门儿之事大概也只中国京剧舞台上所独有。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位红极一时的著名花脸演员金少山最坏的毛病就是误场,完全不是因为有急事或是疾病误场,就是耍大牌,叫你等。有一次夜戏,故意在家里磨蹭,催戏的催了两次也没用,戏园子里垫了几出戏了,也不见金少山的影儿。观众起哄开骂,愤怒得要砸戏园子了,这位爷晃晃地来了。等他扮好了戏,出台一亮相,观众鼓掌叫好声如山呼海啸,事后并没人骂他耍大牌,反而说:瞧人家金少山,谱儿那叫大,角儿嘛!当然,有时候真把观众惹怒了,也会叫他下不来台。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思来想去其实就是听戏的观众也是一种游戏心态,听戏的也要听出游戏感来这种感觉是艺术欣赏以外的快感,受折磨以后的欢愉。我有亲身体会,年轻时看戏,逢重要演出,都有人往我们宅门里送票,我从来不用,一定要自己去排队(最多连夜排过十个小时)买票,甚至买不到票宁可在戏园门口等黄牛票,也不用家里的现成票。这就是享受折磨,寻求戏外的快感,这很超脱,很游戏啊...
还有些演员有一种恶习,是特别爱搅戏。比如唱二路花脸的马连生,经常在台上胡来,给对手出难题。有一次演《连环套》,他演窦尔敦,黄天霸拜山时有四句唱,刚唱了一句“保镖路过马兰关”,他忽然说道:“马兰关?带俺前去走走。”一起身竟然下场了把黄天霸一个人晾在台上,搅得整出戏没法演了。武生泰斗王金璐在没出科(尚在学习没有毕业)的时候,也请马连生合演这出戏,是金璐的老师请的。王金璐心中忐忑,便找老师说,怕马先生搅戏应付不了。老师叫他放心,便私下找马连生嘱咐:“孩子初学练,务必请多照应。”一场戏演下来,傍得又严又好,金璐才松了一口气,要是不事先叮咛,还不定出什么乱子。由于马连生确实活儿地道,会戏极多,傍得严实,总有人约他演戏。观众对他从无恶评还都夸他有两把刷子,给观众平添了无数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当然,不是每个演员在舞台上搅了戏都还能这么自在的。有一次谭鑫培老板演《斩马谩》的诸葛亮,戏演到最后,是诸葛亮命剑子手将马谩推出“斩、斩、斩”,此时马谩无奈又后悔地“哎”一声,亮个相便下场了。那天演马谩的演员不知动了哪根筋,突然扬手起“叫头”(暗示场面他要起唱或念白了):“啊哈!啊哈!啊哈哈哈哈···...”来个“三笑”,然后才亮相下场。谭老板不高兴了.大喝一声:“将马谩押了回来。”两名剑子手不敢怠慢,把已经唱完戏的马谩又押了回来,诸葛亮喝问:“你因何发笑?!”演马谬的演员傻了,无言以对,谭老板又大喝一声:“押下去,斩!”又二次被押下场,也不敢笑了。这位马谩碰上横主儿了,只有认栽。台上可以这样胡来吗?
再说两个特别值得深思的例子。京剧创始人之一,清朝时“老生三杰”的余三胜唱《四郎探母》“坐宫”一场, 演铁镜公主的演员误场,管事的叮嘱余爷“马后点儿”, 就是在台上拖一拖时间等公主来,怎么拖?观众又不是傻子,拖不好要起哄的。余老板在大段的西皮慢板的长唱段中,加词加唱了, 原来只有:“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等四个“我好比”,结果余老板现编现唱, 竟唱了七十多个我好比,一直唱到公主来,观众听得如醉如痴,这是什么功夫?民国时期孙派老生创始人孙菊仙先生与他老搭档琴师孙佐臣先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两个人都聋了,唱的听不见琴声,拉琴的听不见唱声,两人在哈尔飞剧场居然严丝合缝地唱了一出《朱砂痣》。这凭的又是什么?!举以上这些例子,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这些演员都是顶级大腕儿,他们在舞台上的乱来,或者为了应付舞台上的乱来,而对戏随时进行调整,观众都买账。为什么?为什么舞台上出现这些“怪事”一百多年来大家不以为怪?不仅大家不以为怪,甚至是这些本来很丑恶的事情出现了,但京剧舞台上的演员们,却有本事扭转这些原本丑恶的现象,翻出脍炙人口的佳话来?这些“乱象”背后的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不仅台上经常有这样的“胡来”,台下观众也经常一起“胡来”。举个例子,有个地方戏剧团, 每到剧团经济拮据没吃没喝的时候,便要上演一出《赵五娘》“描容上路”。这一出戏演的是赵五娘月下描画公婆面容拜祭完毕,要去京城寻找丈夫蔡伯嘴。这一段那是唱得肝肠寸断:“画起了老公爹面黄肌瘦, 画起了老婆婆背驼腰钩;画起了老公爹竹杖在手,画起了老婆婆满面忧愁。拭泪痕停霜毫遗容画就,无非是表孝思慈影长留!”然后她有一段念白:“似这样饥荒年景,衣食不保,哪有盘费,只得乞讨而去了......”有一次演员跪在台前面向观众唱这段戏,这是直接把观众当作了乞讨对象,居然有观众直接把铜钱扔上了台。此后,这...
同检场一样,现场抓眼,也经常被认为不符合舞台的整体性逻辑性,也被取缔了。取消了现场抓眼,看上去就是少了点趣味而已,其实,这趣味的来源就是游戏性,少了这趣味,观众就少了很多看戏的快乐
当年,有父子二位演员在同一出戏《乌盆记》里,儿子饰演刘世昌(老生 ),父亲饰演张别古(丑角 )。此戏结尾(不带“公堂”),屈死的鬼魂刘世昌求老汉张别古带他去定远县衙找包拯县太爷申冤,张别古有四句唱:“怪哉怪哉真怪哉,半路途中遇鬼来你今有什么冤枉事,跟我去见包县台。”然后二人下场。这天由于是观众都知道的父子二人搭戏,张别古就改了词,最后一句竟改成“跟你爸爸上后台”,观众大笑,鼓掌叫好。
还有一次,谭派正宗传人谭小培、谭富英父子二人同台唱《群英会》,谭小培饰孔明,谭富英饰鲁肃。戏中孔明识破周瑜诡计是要害他一死,便假意求鲁肃救他一救,求他准备几样军中用的东西鲁肃便调侃道:“你的东西早与你准备好了,寿衣、寿帽、大大的一口棺木,你死之后将你成殓送回江夏,做朋友的不过如此了吧。”谭小培先生突然加了一句词:“噢,你本该如此啊。”意思是你是我儿子,你应该做的,观众大笑,鼓掌叫好。
二O一四年我请杜近芳老师在东四十条的大董吃烤鸭,杜老师酷爱吃烤鸭。几十年来一直有一个传闻:一九五七年与杜老师长期合作的叶派小生创始人、京剧大师叶盛兰先生被划成了“右派”但仍允许在台上演戏,叫“群众监督劳动改造”,他在观众中的声望太高了,没人理会他右不右派,每次演出从出场的碰头彩到开始唱,几乎是句句有“好”,甚至比被划成“右派”前更热烈,我就是喝彩观众的其中之一。大家大概有点替叶先生抱不平的意思,他的彩声无疑压过了杜近芳。有一次两人在台上演到一起转身背对观众时,杜近芳突然说:“老“右派’,“好’都被你一个人抢了。”转过身来又马上入戏,拱手说:“啊相公,你要多多保重。
后来有人借这个段子说杜老师忘恩负义,欺侮叶先生。这些人太不了解梨园行了,杜老师一辈子不懂什么叫政治,她叫他“老右派’”完全是打趣他调侃他,其实他们平时在生活中也是这个样子,口无遮拦,没有任何恶意,彩声被夺,出出气而已。席间我问杜老师可有此事?她说有啊,都“右派”了还唱得挺来劲儿。
马连良先生,大师,大艺术家,马派老生创始人,与我家交谊一天,我母亲请马先生吃饭,叫其厚。一九六一年我上“大二”,我作陪。我从学院赶到崇文门的鸿宾楼,马先生爱喝我们家的“中国公”酒,母亲忙打电话叫人开车送了一坛四十年陈酿的家藏“虫国公”,那酒倒在玻璃杯里,一晃是挂壁的。马先生喝得高兴,他管我母亲叫四婶,所以叫我小弟弟,便笑着问我:“小弟弟爱听什么戏?”我说您的《胭脂宝褶》《审头刺汤》《四进士》《审潘洪》马先生说:“小弟弟很懂戏嘛。”此前我听马长礼先生( 电影《沙家浜》中演刁德一)说过一个段子,在观众中传为笑谈,就想向马先生求证。马长礼说一次演《龙凤呈祥》时,马先生演乔玄,李多奎大师演吴太后,到甘露寺“相婿”一场,在大将贾化上场时有一段摘卸兵器的表演,坐在后面的乔玄、吴太后没戏,只等贾化进殿才有戏,于是马先生问多爷(李多奎 ):“中午吃的什么? ”多爷说“饺子。”“什么馅儿?”“苗否。”此时贾化进殿一跪:“贾化与国太叩头。”李多爷立即人戏:“嘟- 大胆贾化,甘需寺埋伏人马,可是你的主意?!”这种台上跑戏实在是个奇闻,我便问马先生有无此事,马先生笑道:“有啊,怎么了?义没误戏。”你说这叫什么表演流派?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爱戏、懂戏、琢磨了一辈子京戏的老艺术家与今天年轻人的交心之作:我尽量把京剧说清楚了,你先了解一下,再说喜不喜欢。
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原理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介绍传统艺术的普及能力。
第一次用中国文化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中国京剧为什么了不起。
推翻了行业内诸多流行的说法,提出自己的创见:如“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不成立,“中国京剧应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将在业界形成话题。
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这将是一本影响深远、值得大众和学界认真重视的文化著作。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
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著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著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最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
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中国文化独有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编辑推荐】
▼第十七届文津奖推荐图书,入选2022年得到年度书单TOP10
▼一个爱戏、懂戏、琢磨了一辈子京戏的老艺术家与今天年轻人的交心之作:我尽量把京剧说清楚了,你先了解一下,再说喜不喜欢。
▼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原理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介绍传统艺术的普及能力。第一次用中国文化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中国京剧为什么了不起。
▼推翻了行业内诸多流行的说法,提出自己的创见:如“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不成立,“中国京剧应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将在业界形成话题。
▼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这将是一本影响深远、值得大众和学界认真重视的文化著作。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550+)
- 章节完整(257+)
- 图文清晰(388+)
- 内容完整(224+)
- 还行吧(362+)
- 四星好评(380+)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5-01-19 14:30:43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师***怡: ( 2024-12-26 11:29:0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陈***秋: ( 2025-01-18 01:22:3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马***偲: ( 2025-01-10 15:51:3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蓬***之: ( 2025-01-06 02:56:37 )
好棒good
- 网友 国***芳: ( 2025-01-06 16:10:26 )
五星好评
- 网友 沈***松: ( 2025-01-01 00:21:5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林***艳: ( 2025-01-08 05:40:1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訾***晴: ( 2024-12-28 04:34:1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喜欢"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人也看了
- 纯粹手绘 快速表现(景观设计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Access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案例教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怎样吃素食才营养 罗光乾 著 工人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14年物业管理是考试教材:物业管理综合能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道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春雨 小学数学计算高手:二年级上(BSD 浙江专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给你一次最好的机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隔壁的学霸是怎样炼成的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资深项目经理这样做新产品开发管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医患沟通(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