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悦网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3:07:53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精美图片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733939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9.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3:07:53

寄语:

揭晓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全新译本,权威翻译,影响亿万父母和老师的儿童心理学读本,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心理状况,协助家长、老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和行为。


内容简介:

该书紧紧围绕“人格整体性”这一纲领,从儿童的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入手,逐步深入分析儿童在为了补偿自卑感而不断追求优越的过程中的各种具体行为表现。从儿童的家庭境况到学校生活,从父母的错误到老师的问题,从避免自卑情节到培养社会情感,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种种困难处境和心理状况。本书既有心理学理论上的严谨探讨,又有典型问题儿童案例的精彩点评与分析。通过本书,可以使我们成年人对儿童心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具有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给予理性指导的初步资格。


书籍目录:

章引言/1

第二章人格的整体性/15

第三章追求优越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25

第四章正确引导儿童对优越的追求/41

第五章自卑情结/53

第六章儿童的成长:如何避免自卑情结/65

第七章社会情感及其养成障碍/79

第八章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其处境的心理分析与对策/93

第九章新处境是对儿童人格准备状况的测试/103

第十章儿童的学校生活/117

第十一章来自外部的影响/133

第十二章青春期与性教育/147

第十三章教育方法的错误/161

第十四章对儿童父母的教育/171

附录一个体心理调查问卷/181

附录二五个典型案例及分析点评/191

译后记/225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人,内科医生和精神病学家,以创立个体心理学学派而闻名于世。他影响世人的主要思想观点就是人的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他认为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在人格的形成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阿德勒初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是同事也是同道,他们共同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他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创始成员并曾担任会长。阿德勒的研究专注于把每个个体都看作是一个整体,这也是他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个体心理学的原因。

阿德勒终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分道扬镳,但他的思想和研究探索继续对精神疗法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阿德勒的思想还影响了许多其他伟大的思想家和心理学家,包括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渴望离家出走。这可能是由于孩子一直对家庭处境感到不满­,因此一有机会就渴望切断与家庭的纽带,不想再得到家庭的任何支持与帮助。其实,青春期继续得到家庭的支持对孩子和父母都有好处。否则,一旦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孩子就会拿父母没有帮助他们作为失败的借口。

那些没有离家出走的孩子也有离家的倾向,只是他们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而已。他们会寻找一切机会夜不归宿,因为在夜间外出的乐子要比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诱人得多,这是一种对家庭的无声抗议。这些迹象表明,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自由,处处受到父母的监视和约束,他们从来没有机会表达自己,也没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青春期对这类孩子来说即是一段危险的时间。

在青春期,许多孩子会比以前更强烈地感受到突然失去了别人的欣赏和表扬。也许他们以前在学校里是好学生,深受老师的青睐,后来突然换到一所新学校,或者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或者开始从事一个新职业。而且我们也知道,曾经学校里秀的学生到了青春期未必仍然是秀的。看起来似乎是他们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实际上他们自身并没有改变,不过是原来的处境不像现在的新处境能更真实地暴露出他们的人格。

由此可见,避免这些青春期烦恼的好办法之一,就是培养青少年对友谊的追求。儿童之间应该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不仅适用于外人,也同样适用于家人。家庭成员所组成的应该是一个彼此信任的集体。儿童也应该相信父母和老师。实际上,到了青春期,只有那些一直以来把儿童当作朋友与伙伴,对儿童富有同情心的父母和老师,才有能力和机会继续引导儿童。除此之外,任何类型的父母或老师,一到青春期就都会被儿童拒之千里于之外。儿童不会给他们一丁点儿的信任,会把他们视为完全不相干的外人,甚至视为敌人。

人们发现,正是在青春期,一些女孩子会表现出对女性角色的厌恶,而且她们会试图模仿男孩子。要模仿男孩子,自然是容易从那些青春期的恶习入手,即抽烟、喝酒、拉帮结伙,这比效仿努力工作这样的优点要容易得多。而且她们还会振振有词,找借口说如果不去模仿那些恶习,男孩子就不会对她们感兴趣。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这些青春期女孩的“男性反抗”,就会发现她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不喜欢自己的女性角色,然而这种厌恶情绪一直被掩盖着,直到青春期才明显地表露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观察女孩在青春期的行为表现如此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将来她们对待性别角色的态度。

青春期的男孩往往喜欢扮演聪明博学、坚毅勇敢和自信满满的男人。但也有一类男孩,他们害怕自己的问题,不敢相信自己是一个真正、彻底的男子汉。如果以前在对这些男孩的男性角色教育中存在任何缺陷,那么现在就都会暴露出来了。他们会表现得阴柔,有女孩一样的行为举止,甚至还会去模仿一些女孩的恶习,如卖弄风情、忸怩作态等。

与男孩中的女性化类似,有些男孩在典型的男性­特质方面确有过人之处,甚至会把这些特质发挥到乃至邪恶。他们酗酒纵欲,有时甚至仅仅因为想炫耀一下男子气概,就会去干违法犯罪的事情­。这些恶劣行为往往出现在那些想高人一等、成为领导者并在同伴面前炫耀的男孩身上。

虽然这类青少年会表现出无所畏惧、雄心勃勃的样子,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实则隐藏着怯懦的性格特质。近几年,美国几起臭名昭著的案件就属于这种类型,例如希克曼、利奥波德和勒布(20世纪20年代美国三个年轻的杀人犯——译者注)。如果考察这类人的生活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只为寻求轻松安逸的生活,总在寻找成功的捷径。他们的这种表现是冲动而不是勇敢,而冲动加懦弱正是造成犯罪的两个绝佳因素。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青春期,有的孩子会次动手打父母。如果我们不去寻找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人格整体性,那么就会认为是这些孩子突然变了。但是考察了他们之前的成长过程就会意识到,他们的人格是前后一致的,并没有改变,只是到了青春期,他们有了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机会能够实施动手打人这样的行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到了青春期,每个孩子都会觉得自己面临着一个考验——他们觉得必须要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了。这显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每当我们觉得有必要去证明什么东西时,就可能用力过猛而过犹不及。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一点确实是青春期主要的症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跟孩子说明,他们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他们已不再是小孩子,我们也不需要他们证明。通过告诉他们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避免上面所说的种种用力过猛的行为。

在青春期,还有一类女孩会倾向于把性关系夸张化,变成“花痴”。这类女孩总是和她们的母亲吵架,并且总认为自己受到了压制(也许真的是这样)。她们会随意与碰到的任何异性交往,目的只是为了激怒母亲。她们知道母亲如果发现了就会痛苦不堪,而她们则会得意开心。许多青春期的女孩会因为和母亲吵架或父亲管教过于严厉而离家出走,然后就和男性发生了次性关系。

这事想来挺讽刺的——父母严格管束女儿,目的就是希望女儿成为一个好女孩,结果却事与愿违,由于父母对人的心理缺乏了解,终导致了一个坏结局。这种情况的过错不在女儿,而在她的父母,因为父母没有让女儿做好适当的准备去面对那些她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状况。在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前,父母为她们提供了过多的庇护,以至于她们未能发展出应对青春期的各种陷阱所必需的判断力和自立能力。

有时问题并不出现在青春期之内,而是出现在青春期之后,也就是婚姻当中,然而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样的女孩比较幸运,所以她们在青春期没有遇到什么不利的情况。但是不利的情况迟早会发生,为此做好准备总是必要的。

这里仅引用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青春期少女的问题。这个女孩15岁,来自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不幸的是,她有一个长年生病的哥哥,不得不一直由母亲来照顾。从幼年开始,这个女孩就注意到她受到的关注与哥哥不同。祸不单行,她出生的时候父亲也病了,母亲要同时照顾父亲和哥哥两人。这下子,她面前有了两个每天在展示被照顾和被关注意味着什么的范例,于是她一直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欣赏。但在家里,她得不到。雪上加霜的是,又有一个妹妹出生了,之前分配到她身上本就少得可怜的关爱这回彻底一点不剩了。命运就是如此弄人,她妹妹一出生,父亲的身体也恢复了。所以,妹妹得到了比这个女孩幼年时期更多的关爱。所有孩子对这类事情都很敏感,这个女孩也不例外。

因此,这个女孩在学校里拼命努力学习,以补偿自己在家得不到的关注。她成了班里学习好的学生,因为成绩优秀,老师建议她继续学业,争取读完中学。但是进入中学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她的学习成绩不再那么优秀了,原因是新来的老师不了解她,也并不欣赏她。而她自己一直在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现在家里和学校都没有人欣赏她,她只好另寻出路。于是,她出去找能欣赏她的男子。她找到了这样一个男子,但在和他一起住了两个星期后,那个男人就厌倦了她。我们可以预料到这种事情的后结局,也可以预知,这个女孩很快会意识到这不是她想寻找的那种欣赏。这期间,她的家人开始担心,并去寻找她。突然,家里收到了一封她的来信,信中说:“我服毒了。但你们不用担心,我很快乐。”自然,在寻找幸福和欣赏失败之后,她接下来的想法就是自杀。不过,她没有真的自杀,而是以自杀作为恐吓手段来让父母原谅她。她继续在街上游荡,直到母亲找到她,并把她带回家。

如果这个女孩像我们一样,能够知道她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欣赏,她的一切行为都被这种渴望支配着,那么以上所有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而且,如果她的中学老师能意识到这个女孩在升入中学之前学习一直很优秀,她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点适度的欣赏,那么悲剧同样也不会发生。如果这一连串阴差阳错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能够处理得当,她都不至于走向堕落。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是缺少懂教育的人。

一站式“解忧答惑”,全方位“破解教育难题”,引导父母和老师及时发现儿童不良行为表现,揭晓孩子行为背后的问题根源,帮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

儿童教育的难点在于自我认知和理性的自我指导,儿童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有人指导。该书分析了儿童为补偿自卑感不断追求优越的行为表现,展示其成长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心理状况。既有心理学的严谨探讨,也有典型问题儿童案例的点评与分析。

 


书摘插图


前言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教育这一难题,就成年人而言,归根结底在于自我认知和理性的自我指导。就儿童而言,这一难题虽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有人指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儿童还未发育成熟,所以离不开成年人的指导。实际上,即使成年人的教育也不是完全不需要别人指导的。假如能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我们就可以让儿童都自主地成长;假如能给儿童数万年的时间与一个有益的环境,让其慢慢成长,那么他们终究会达到成年人的文明水平。但很显然,这种想法不切实际。因此,就需要我们成年人必须重视对儿童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成长。

这方面的困难就是无知。要让一个成年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情感的前因后果,了解自己心中的爱恨由来,简而言之,让一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都已非常困难,要是再让他去了解儿童,并在适当的知识基础之上对儿童的成长加以指导,则更是难上加难了。

个体心理学特别关注儿童心理,这不仅仅是因为儿童心理本身就很重要,还因为研究儿童心理也会给研究成年人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带来启发。与其他心理学派的研究方法不同,个体心理学的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绝无脱节。个体心理学紧紧抓住人格整体性这一纲领,研究人格在自我养成与自我表达的过程中那种不懈的追求与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体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就是实用的学问,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对各种错误的总结和认知。因此,不论是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本人,如果掌握了这些知识,都可以马上付诸实践,用于指导他所关心的那些人格问题。

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独具一格,其学说连贯一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个体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人格整体性的驱动和引领下产生的,因此无论个体心理学怎么看待人类行为,其所反映的都是同一种相互关系,而这种相互关系就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之中。本书章将从总体上介绍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而后面各章则会对本章所提出的各种相互关联的问题展开详尽的论述。

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人类在心理上永远存在着一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而且这种努力和追求的目标性非常明确。一个儿童从襁褓时起,就开始了一个持续不断的、努力成长的过程,而这种努力紧紧围绕着一个目标,一个无意识中形成的、但又无时不在的目标,那就是追求伟大,追求完美,追求优越。这种努力和追求,这种目标明确的行为,反映的当然是人类所特有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这种努力和追求,支配着我们一生中的所有具体行为,它甚至还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都不是在客观地思考问题,而是按照自己过往经历所形成的那种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在思考问题。

人格的整体性隐含在每一个人的存在之中。每一个个体都代表着其人格的整体性,同时也代表着其塑造该整体性的个体风格。换句话说,一个人既是一幅图画,同时也是这幅图画的画家。既然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人格的画家,而作为一个画家,那么他就既不可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匠人,也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的灵魂和身体都能彻底了解的人,而注定只能是一个不够强大、极易犯错、不够完美的人类。

在考虑人格的建构时,我们需要留意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独特风格和人格的独特目标,所有这些都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之上的。观念,即对事实的一种主观看法,从来都不是事实本身。正因为如此,生活在同一事实世界中的人类,对自己的塑造也会大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在按照各自对事物的看法塑造着自己,只不过有些看法更合理,而有些看法则不那么合理。我们必须总要预料到人类成长过程中的这些个体性的错误和不足,我们尤其必须要预料到在幼年时期所形成的对客观事实的一些错误看法,因为这些错误看法将支配我们的余生。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排版满分(254+)
  • 下载快(125+)
  • 书籍完整(247+)
  • 购买多(497+)
  • 目录完整(461+)
  • 内涵好书(258+)
  • 中评(173+)
  • 一般般(305+)
  • 无多页(264+)
  • 速度慢(264+)

下载评价

  • 网友 仰***兰: ( 2024-12-22 07:04:1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孙***夏: ( 2024-12-21 01:07:0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隗***杉: ( 2024-12-30 19:36:0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龚***湄: ( 2024-12-31 15:33:39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宫***玉: ( 2024-12-25 01:51:03 )

    我说完了。

  • 网友 康***溪: ( 2024-12-31 22:55:18 )

    强烈推荐!!!

  • 网友 权***颜: ( 2024-12-23 23:40:3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邱***洋: ( 2025-01-16 12:01:1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游***钰: ( 2025-01-15 07:45:55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21 19:03:2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谢***灵: ( 2025-01-17 20:54:14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林***艳: ( 2024-12-26 14:28:1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訾***雰: ( 2025-01-14 19:11:02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家***丝: ( 2025-01-10 07:34:43 )

    好6666666

  • 网友 饶***丽: ( 2025-01-16 18:18:1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居***南: ( 2024-12-20 17:00:5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