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 1,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 片儿白 哈尔滨出版社 978754841902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打眼 1,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 片儿白 哈尔滨出版社 9787548419020精美图片
》打眼 1,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 片儿白 哈尔滨出版社 9787548419020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打眼 1,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 片儿白 哈尔滨出版社 9787548419020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841902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页数:280
  • 价格:12.46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3:35:23

内容简介:

俗语云:乱世的黄金,盛世的收藏。古玩收藏行业源远流长,渴望一夜暴富的人绵延不绝,当前,全民收藏热兴起,千千万万的人投入这惊心动魄的*行业中。

捡漏后一夜暴富的故事,常常是每个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殊不知,打眼后追悔莫及,甚至倾家荡产,才是这一行业的常态。

古玩做局,以假充真,欲擒故纵,愿者上钩,却又欲罢不能。一局安百变,叵测是人心!一幕幕“受骗”的血泪史每天都在上演。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在故事的行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籍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作者介绍:

片儿白:

本名白明。“片儿白瓷忆”品牌创始人,古陶瓷收藏家,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片儿白古瓷标本基因库”和“片儿白古瓷标本博物馆”创办人,北京语言大学海外孔子学院文化顾问。

白明先生因收藏古瓷片而闻名收藏界,有三十余年收藏中国古代陶瓷碎片标本的经历,藏有*瓷片万余片,被业界誉为“片儿白“。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时两肋插刀,转眼尔虞我诈;看似投桃报李,却是恩将仇报;

有人贪婪,就有人做局;有人捡漏,就有人打眼

★马未都亲自作序,崔永元、纪连海、李嘉存、王铁成拍案推荐。鉴别古玩真假,参悟收藏真谛,触摸历史年轮。

★本书作者白明,是知名收藏家,从事古玩收藏行业三十余年,尤其以收藏“古瓷片”闻名圈内,人称“片儿白”。以三十余年收藏经验,专业讲述古玩圈内的尔虞我诈,所有故事均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成。

★实话实说,揭秘古玩做局、造假那些事儿,一本书道尽个中真相,让广大收藏爱好者少走弯路。

这是一本“受骗集锦”——作者与朋友亲身经历的29个打眼故事,生动描写收藏者的捡漏儿心理,再现打眼全过程,是一本给想在收藏上做发财梦的平头百姓的规劝书。

这也是一本“破局指南”——以小力挣大钱的捡漏儿心理在所难免,防止打眼,需对骗术穷究其理,本书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免上当受骗,给你补课开眼。

★一本书囊括各类热门收藏:瓷器、家具、兵器、古画、青铜器……作者以三十余年的专业收藏知识,向读者讲述了众多收藏门类的知识与陷阱,既具有专业的收藏指导性,又不失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同名系列微电影《打眼》,已正式上线!


书摘插图

一只“宣德大缸”的离奇故事

有一年的冬天,天儿冷得是嘎巴嘎巴的,想一个人捧杯热茶在家里“猫冬”都不让你待踏实了,偏有朋友哭着喊着叫我,说南城有个人家儿,藏了一只宣德年间的大缸要出手,某拍卖公司已经看上了,出价一百八十万,此缸的货主儿则表示:“三天之内,可以让利给朋友。”

“宣德”瓷器?谈何容易。

搞古陶瓷的人谁不知道,经过明代初叶洪武的这个过渡期,到了“永”(永乐)“宣”(宣德)年间,那可得说是进入了明代瓷器的鼎盛时期,尤其是那会儿的青花瓷器,乃典范之作,人称“永、宣不分家”。这玩意儿一直以来为后人追仿,因为它们用的是进口钴料,叫“苏麻离青”,烧出来的颜色特“抓人”,虽将近六百年前的物件儿,那釉色清亮,花色在釉下发出淡淡的幽光,给“好古”之人迎面打出来俩字儿:养眼!再说那画青花的“苏麻离青”料,人说比蓝宝石都金贵,其产地一说是西亚地区的波斯,也有说是非洲的索马里。有史为证:明初时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是当时东西方过往商船的避风港,从西亚来的商船带着许多可居奇货在此进行贸易,正好郑和的船队路过这里,所以郑和于明永乐年间从南洋带回来的“苏料”,很可能就是在这些商船上获得的。您瞧瞧六百年前,三宝太监不经意间做了这么一笔买卖,到了今儿个还搅得一些人睡不着觉,一天到晚胡说八道的……

我就懒洋洋地对来人说:一是这么冷的天儿,我不愿意动弹;二来我根本不相信咱们寻常百姓的家里会有这等好事儿!

但经不住来人的软磨硬泡,只好顶着凛冽的寒风,跟着那人去了。

在车上我就闭着眼睛想:说来也是奇了怪,为什么这种事情总是在南城发生,我寻思着,可能是这些年来北京经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后,剩下的老胡同就数南城多了,胡同多自然故事就多,要不怎么有个电影《城南旧事》呢……还没容得我接着胡思乱想,那朋友就捅了我一下:“嘿,别睡了,到地方啦!”

我懵懵懂懂地随着他走进一条小胡同儿,寒风迎面吹来,打了个冷战,醒了。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吧,保不齐也有奇货可居的意外发生呢……

转眼间来到了一户人家儿,大门口站着三位老爷们儿,虽然个个捂得严严实实,仍旧冻得直流清鼻涕,看来是在门口等了很长时间了。看见我们过来,这三位就热情相迎,拥进屋子里。

我那朋友说:“各位,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白先生,古代陶瓷鉴定专家。今天您家里的玩意儿是真是假,他说了算!”屋子里的人都冲着我来了,嘘寒问暖的,所有人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种期待的目光。

我把朋友拉到一旁,小声说:“孙子哎,有你丫这么办事儿的吗?大冷天儿的出来是给你帮忙,怎么我倒成了主角儿啦?说他们家的东西是真的,我买不起;说是假的,我还能从这屋子里站着出去吗?我可是上有老下有小……”

朋友和屋里所有的人都笑了,说:“瞧您说的,把我们家当成威虎山了吧?咱可都是自家人,他是我表弟。”主人一指我那朋友。

我说:“各位大爷,是表兄也好,表弟也罢,等会儿我走了以后你们到家谱上论去。我只是个陶瓷爱好者,懂的一点儿都不比你们多,老王(我那朋友姓王,下文称老王)带我来是想跟大家一起切磋,大家千万别把我当专家!”

老王起哄架秧子地说:“您就别瞎客套了。您都开博物馆了,都上电视了,在这儿您就是专家!你们说是不是?”

一家子人都嚷嚷着:“对!对!表弟说得没错儿。白老师,里边儿请啦您哪……”

要说起来,我这个人还是真有点儿毛病,禁不住人家忽悠,其实骨子里没有一天不希望人家叫我老师或者专家。想起小时候我爸语重心长的“庭训”: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受罪!如今我真的是“人前显贵”了?可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人世,唉!我好想我爹……

看着我忽然之间陷入了沉思,大伙儿就更把我当事儿了,气儿都不敢大喘。老王就说:“嘿!您别得了便宜卖乖,我们这儿没有金盘子,要是有的话,一准儿把您给托起来。就别小丫鬟献茶端着啦!还不给他们讲两句话?”

我狠狠地瞪了老王一眼,对大伙儿说:“同志们,我真不是专家。什么叫专家你们知道吗?低着头在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里义无反顾地前进,知道这条胡同里的事儿自然就比别人越来越多的那个人,就叫专家!我不是喜欢钻死胡同的人,不想一条道儿走到黑,所以我不是专家。”

人们就挑起了大拇哥,面面相觑地说:“啧!啧!深刻,太深刻了,看来咱们今儿个是遇上真人啦!”

吸着主人热情为我点燃的香烟,我才发现原来这小屋子里挺温馨的,干净利落不说,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个细心人。为了招待我们,人家不仅沏好了香茶,而且还摆放好水果、香烟、巧克力、糖块儿。别忙这不像是请我来看东西呀,倒像是参加表舅妈家兄弟媳妇她二哥的侄子的婚礼。

盛情之下,我感到十分诚惶诚恐。

我对老王说:“他表弟,这儿不像是请我来看东西,倒像是迎新亲,回头别把我给当成姑爷了吧?”

老王说:“哼,美死你!人家这是客气,拿你当事儿,也是拿自己的宝贝当事儿。”

我对主人家说:“那您就千万别拿我当事儿了,有什么宝贝您直说,我看得了就给您看看,看不了您再另请高人。”

屋里的人就聚到一起,嘀嘀咕咕,好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白先生呀,今儿个让您看的这件东西,可能是您这辈子再也看不着第二件的宝贝,是一口明代宣德年间的大缸,我们家祖上传下来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怕招事儿,我们家老爷子把它用蜡封好,埋在院子里。老人家临死前要我们给挖出来,现在这房子要拆迁,我们哥儿几个也该分家了,所以决定卖掉。有个拍卖公司看上了,出价一百八十万,可我们哥儿几个想了想,觉得卖给朋友更保险一些……”

这故事编的,从哪讲都不能让人信服,整个儿是一个胡说八道,糊弄傻小子呢。但我还必须得听着,还必须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烟也抽了,水也喝了,不把人家的故事听完不礼貌。

这家人就你一句我一句的,把他们家的家世说得是天花乱坠,估计我已经进入角色了,这才把我引进内室,准备欣赏当我看到他们家那“宝贝”时激动不已的神色,然后跟我或者我的其他什么朋友一起,到银行提取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

内室的正中间是一块地毯,地毯的正中间堆着一座“小山”,上面披霜盖雪地遮了一床白被单子,远看像魔术道具,近看像医疗垃圾,瞧着有点儿吓人。主人家小心翼翼地、郑重其事地掀开了白色的被单,那惶恐劲儿好像是稍不留神就会得罪了他们家的祖宗。

待那个“宝贝”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时候,我盯着这口大缸看,别人就盯着我的脸看,我没看出这个“宝贝”跟大明朝的宣德年间有什么关系,当然他们家人也就没从我的脸上看到激动不已的神色。

这是一口深褐色的大缸,高约有一米,口径也得有八十多公分,缸的四周用“立粉”的方法绘出松树、仙鹤、宝塔、和尚等图案,看着就觉着特别丧气。缸的口沿有一圈一圈的“封盖”,就像老北京用的煤球炉子上箍的一个个铁圈儿。说它是盛水的吧,不合制式,说它是腌菜的吧,又太讲究了。玩儿了二十多年的瓷器,这玩意儿我还真是头回见着,但我心里却明白它大概是个什么物件儿,只是不敢随便说出来,如果说明了,就怕人家一脚把我给踹出去。

看我老半天没反应,这家的主人就按捺不住了,挺不客气地问道:“白先生,您是懂瓷器的吗?在这宝贝面前您可是真沉得住气!不会是把您给镇住了吧?”

我说:“恕我眼拙,我还真被它给镇住了。敢问这是个什么东西呀?”

主人说:“什么东西?听好了这是大明朝皇宫里给皇上养金鱼用的大缸!宣德年间的。没见过吧?宝贝!”

我差一点儿把喝进嘴里的茶水给喷喽,心说你们家的皇上才用这丧气玩意儿养金鱼呢!可又不便表现出来,只好顺应着说:“对!对!是宝贝。”就想离开。

主人一把拦住我说:“别价,您别走哇,大老远的请您过来是想听听您的见解。其实我们不懂瓷器,只是听老家儿这么说的,您就别跟我们打哑谜啦!”

我看了老王一眼,老王就说:“你实话实说吧,这儿就你是真行家。”

我琢磨着今天不给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看来我是走不了了,再加上我那时候年轻气盛,不想叫人家小瞧我。于是坐下来点了支香烟,特平静地说:“各位的心情我十分理解,可……怎么说呢?这东西……它实在不是个正经东西。”

“嘿!您这是怎么讲话呢?什么叫‘不正经’呀?”主人家明显有点儿急了。

我也豁出去了,说道:“这东西第一它不是鱼缸,第二跟明代不搭界。说明白了你们可别打我,这玩意儿是一尊装死人用的肉身瓮。过去庙里的僧人圆寂了以后,要以坐姿摆好放入瓮中,然后一层层地把盖子盖好,再糊上石灰,或埋入地下或藏于窑洞,这是出家人的一种丧葬形式,当年我学考古的时候在南方见过类似的东西,你们仔细看看这缸上的图案就明白了。”

没等我把话说完,他们家的女主人“噢”的一嗓子先就叫起来了,并跳着脚地骂:“缺德鬼呀,我说这玩意儿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呢,原来是装死人用的瓷棺材!你们把这么个野鬼给招到家里来了,还当成祖宗似的供着,晦气死啦!”

我劝说道:“大嫂您别着急,兴许当年老家儿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看着好玩儿就收回来的。”

那大嫂又骂道:“什么老家儿不老家儿的,跟他们的爸爸没关系!是这几个缺德鬼上礼拜花了十八万块钱,不知道是从哪里买回来的,愣说是明代的鱼缸,值一百八十万。这心眼儿缺的,都缺到非洲去了……”说着话儿她就使劲儿地拍打衣服,像是要把晦气给拍出去。

得!这故事一下子就被他们家的女人给“穿帮”了。

我说:“大嫂呀,您也不至于的,咱们可都是唯物主义者,您不用害怕。”

那边的几位大爷(包括老王)已经是呆若木鸡,烟屁都快烫手了还在指头缝里夹着。看他们这副德行样儿,我忽然觉得挺可怜的,就开导说:“没事儿啊,没事儿!不是有个拍卖行要吗?别说一百八十万,就是给一万八都卖,赶紧的!”

我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就把哥儿几个给说哭了。老大抽抽噎噎地说:“咳!上哪儿找拍卖行去呀?我们上当了,我们哥儿几个每人凑了六万块钱,卖主说这东西能翻十倍,您看这事儿闹的。要不您……您再仔细看看?”

我无言以对,只能陪他们长吁短叹。

过了一会儿,他们当中有人问我:“白先生,就算您说得对!它就是个瓷棺材!可……它是不是也有点儿年份?”

我只好说:“对,它确实有……有点儿年份。”

那人又说:“好!有年份就成!收着它早晚就是古玩了。”

这时候,我说了几句最操蛋也是最实在的话:“哥儿几个,咱可别再自欺欺人了。您想想看,把八宝山那个最漂亮的骨灰盒儿买回来,放上二百年,它也成不了文玩清供。它……它还得叫骨灰盒儿不是?”

“哇!”这回是他们家连男带女的全哭了,估计老人家儿过世的时候,都没这么伤心过……

顶着寒风,我拉着老王往回走。

老王一甩胳膊就跟我翻脸了,说:“姓白的呀,今儿你可是太不道德了,你不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们,瞧把他们给难过的,如丧考妣!另外,虽然他们编了个挺没谱儿的故事,可……可这只大缸哥儿几个刚搬回来的时候我也看了,觉得……还是一件老货呀。怎么到了你这儿就成了骨灰盒儿啦?”

我白了老王一眼说:“我这可是救人于水火,胜造七级浮屠。让他们一天到晚地守着个类似骨灰盒儿的东西做发财梦,那才叫不道德呢!打眼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听劝告一再地打眼、执迷不悟地打眼、将打眼进行到底!”

那老王就虎着脸,跟吃了只苍蝇似的咧着嘴说:“你骂我?你怎么知道我这外号儿的?”

将打眼进行到底?!

本回提示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瓷器,实乃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精绝之品,非一般收藏者信手可及。岂不知求者万千,得者盖寡,世人稍微冷静思考便可明了此理。求真品却不从研习、实践中获取真知,就好像“人皆好生,却不好养生之道”。卖假货编故事骗人骗己,就好像“人皆恶死,却不恶作死之为”。

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此之谓也!


书籍介绍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新上路者往往像一个踌躇满志的猎人,刚愎自用,趾高气扬,无视路途荆棘密布,野兽出没,满眼只有猎物,没有危险;而长途跋涉者遭遇过蛇咬,变得缩手缩脚,常怀井绳之虞。以愚之见,这门课程的复杂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

私有意识出现于人类社会那一刻起,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随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戒贪。人性的弱点是会被人利用的。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本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示收藏的专业书籍。读者应该珍重白明先生经验之谈,切肤之痛。勇于面对收藏之路的荆棘乃至陷阱,关键是事后的总结修正。读书不单是听别人上当的故事,而是要弄明白人生的一个道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427+)
  • 种类多(378+)
  • 格式多(243+)
  • 小说多(364+)
  • 差评(418+)
  • 在线转格式(558+)
  • 排版满分(404+)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5-01-08 16:34:50 )

    特别棒

  • 网友 田***珊: ( 2025-01-12 05:38:4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冷***洁: ( 2025-01-17 11:22:2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焦***山: ( 2024-12-31 19:39:20 )

    不错。。。。。

  • 网友 谢***灵: ( 2024-12-27 18:45:29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宓***莉: ( 2025-01-18 04:52:58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仰***兰: ( 2024-12-30 22:23:0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方***旋: ( 2025-01-15 19:54:36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丁***菱: ( 2024-12-20 15:02:1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谭***然: ( 2024-12-21 08:47:22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居***南: ( 2024-12-24 07:44:4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邱***洋: ( 2025-01-10 11:45:5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