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从11世纪的宋朝年间到20世纪50年代,茶马古道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贸易要道,因早年中原人与西藏游牧人之间的茶马互市而得名。而今,这片总长约3000公里的庞大土路网已被一段段铺上柏油供车辆通行,沿途的千年遗迹很快将不复存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麦可?山下追寻茶马古道多年,贴近变迁中的西藏面貌,在茶马古道消失在西藏的云雾中之前,留下了古道的传奇与神秘。
书籍目录:
寻访天上人间(作者自序)
在那遥远的地方(伊丽莎白毕博)
第一章 茶在中国
第二章 云雾间的高山与寺庙
第三章 文化的心脏与灵魂
第四章 游牧人之境
第五章 前往拉萨与世界的屋脊
第六章 飘渺的香格里拉
关于作者
参考书目
致谢
作者介绍:
麦可·山下(MichaelYamashita),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超过30年的资深摄影师,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卫斯理大学(WesleyanUniversity)亚洲研究学系,之后曾在亚洲旅游、生活7年,能说流利的日语,曾居住在日本、曼谷和新加坡。 麦可?山下的作品曾获得过许多专业奖项,以关注亚洲地貌与传奇的史诗报道著称。他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过许多大型专题,包括追寻马可?波罗与郑和等伟大探险家的旅程,以及追溯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生平。 麦可·山下的专业横跨平面影像及纪录片制作,其纪录片作品《幽灵舰队:郑和的史诗之旅》(TheGhostFleet)在纽约独立电影节获得了*历史纪录片奖;他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纪录片《马可?波罗》,赢得两项亚洲电视电影奖,也是国家地理频道过去10年最受欢迎的20部纪录片之一。麦可?山下已出版了9本摄影作品集,包括《长城:从开始到尽头》(The Great Wall: From BeginningtoEnd)、《纽约上空》(New York: Flying High)、《郑和:追寻中国伟大探险家的史诗之旅》(Zheng He:Tracingthe Epic Voyages of China’s GreatestExplorer)、《马可·波罗:一个摄影师的旅程》(Marco Polo: APhotographer’sJourney)、《湄公河:母亲河之旅》(Mekong: A Journey on the Mother ofWaters),以及《日本花园》(In the JapaneseGarden)等。他也是摄影专业讲师,2011年受聘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教授。 工作和旅行之余,麦可?山下与家人住在美国新泽西州乡间,他同时还是一名消防义工。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茶在中国
西双版纳被公认为茶的发源地。传说公元前2737 年,在这里,备受尊崇的学者与药草大家神农氏,在一片茶叶掉入他杯中的沸水后发现了饮茶的乐趣。为此,我在初次抵达后,便直奔此地六大产茶名山之一的南糯山。南糯山以原生的野生茶树林而闻名,我要找的是其中一株据说树龄超过1200年的茶树。结果,这棵被当地人称为“茶树之王”的树并不怎么起眼。它仅高9米,已过盛年,也不再为人采收,看起来就像一棵老苹果树,只是被栅栏围住显得地位崇高。失望之余,我开始寻找更好的主题,还真被我找到了。那是一棵稍微“年轻”一些(树龄800年)、也比较矮(高仅6 米)的茶树,碰巧有一群傣族妇女正站在高高的枝头间采摘早春的新茶。
采茶被视为一项非常适合女性的工作,因为女性比较轻盈,而且据说攀爬技巧比男性好。穿着鲜艳服装的女性,在古老的树上手持装满茶叶的竹篓,这画面和我们通常所熟知的那一排排修剪整齐、起伏于梯形丘地上的茶树丛画面,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不过那些修剪整齐的茶树丛如果很长时间不加以修剪的话,最终确实会长成我当时看到的那种高高的茶树。
当时我还没有固定喝茶的习惯,尽管在中国这个我最常去工作的地方,茶水几乎是社交场合的必备之物,但如果可以选择,在早上摄影开始之前,多数时候我还是宁愿喝一杯什么也不加的浓咖啡,好让自己清醒。此前,我一直以为源自禅宗的日本茶道及其以繁复手续准备的抹茶,才是饮茶文化的最高境界。通过这次不同寻常的摄影之旅我才知道,中国人听到把茶磨成细粉来喝,竟会嗤之以鼻。除此之外,我从寄居的傣族家主人、也是我正在拍摄的茶园的主人岩依弟身上,还学到了更多关于这种中国的全民饮品的种种奥妙。
我们坐在高脚屋的阳台上,啜饮着玻璃杯中的绿茶,这是用当年新采收的最好的一批茶干燥、揉捻而成的。我饶有兴致地看着茶叶在热水中上下翻腾,缓慢地伸展,露出它们完整的形状。接着,岩依弟让我见识他用功夫茶的方式冲泡普洱茶。西方人通常将功夫与中国的武术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功夫”这个词语指的是任何经过长时间训练与努力所获得的技巧。看得出来,岩依弟是位大师。
他先用热水在一个小泥壶和两个瓷制的一口杯上浇淋几次,这是暖壶、暖杯。接着,从茶饼上切下一小撮茶叶放入壶中,倒入水清洗茶叶再把水倒掉。这样的程序来回几次之后,他终于请我品尝那深琥珀色的液体。我喝了三四泡,他又换了好几种不同的茶叶(多到我数不清)让我品尝,每种都试几泡。每一杯的味道都因茶树与茶叶的年龄及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目的是通过多次浸泡与多种风味,延长并增加饮茶的乐趣,因为功夫讲究的就是所有的感官都要投入。品过无数杯茶后,我的感官全面启动,咖啡因导致的亢奋让我直到半夜仍非常清醒,难以入眠,但这是我对茶全新体验与欣赏的开始……我上瘾了。
西双版纳或许是茶的发祥地,但据说第一次人工种植与栽培茶树,则是在3000多年前的四川省雅安。那里也是茶马古道第二条主干道的起点,现在是川藏公路318 线。
虽然茶可能因为含有咖啡因、有助于长时间参禅而通过佛教引入西藏,但它也起到了另一个重要作用:提供营养。西藏严苛的气候以及崎岖的地势使得农业耕作非常困难,所以西藏的饮食至今仍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组成,牦牛肉、牦牛奶、牦牛奶酪和酥油便是最常见的食物。茶所含有的维生素与矿物质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蔬菜替代品。雅安砖茶的口味比云南较为名贵的普洱茶更为浓烈,能够与牦牛油的苦味相中和,因此被藏人所喜爱,经常掺入牦牛油中使用。
随着藏人越来越依赖茶叶,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发现他们可以用茶叶换取珍贵的藏马。到了1074年宋朝年间,雅安设立茶马司,主管茶马贸易。虽然今天的中原地区不再需要藏马,但藏族仍是全世界最能喝茶的民族,一人每天要喝30~40杯,一年可喝掉10 公斤茶叶,这些茶叶有90% 产自雅安。
在雅安名山县,种植茶树的地方称为茶园,而且其来有自。这些茶园的精心规划与修剪一点不亚于日式庭园,其间还有亭阁与回廊。来此参观的访客不仅仅为了这里的茶叶,也为这里的景观。在雅安,还可找到唯一一家由藏人经营的茶叶工厂,这里仍遵循千年前的传统工艺包装茶叶。在这家西藏朗赛茶厂,毛茶与茶枝、叶梗一起烘焙后,趁热时就被压入椭圆形的编织竹篮中。这些因其形状被称为“砖茶”的雅安茶,沿茶马古道一路运输到拉萨或更远的地方。只要有西藏人和西藏文化的地域,就一定找得到雅安茶。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充满传奇色彩的茶马古道蜿蜒在令人头晕目眩的高海拔山区,穿越澜沧江、长江等著名大川,途经寺庙与草原,自中国西南部的四川与云南省,逶迤通往西藏首府拉萨。其实,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单独的路线,而是由道路、山径和公路形成的路网,延伸近3000公里。它曾是沟通强大的中原王朝和西藏游牧人的古老贸易通道,连接起遥远的村镇与民族。中原军队需要强健的马匹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信仰虔诚的西藏人为了佛教仪式与生活所需而渴求茶叶。茶叶在大约10世纪引入西藏后,需求与日俱增,很快成为西藏人不可或缺的食品。藏民经常把茶叶与他们的另一种必备食品——牦牛酥油混合在一起,做成酥油茶。酥油茶可以说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在藏区的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然而,在西藏**的气温与高海拔下,不可能大规模种植茶叶。茶马贸易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到了11世纪已在茶马古道沿线发展得非常蓬勃,一直持续至20世纪50年代。但是要将这些珍贵的商品输往愈来愈大的市场绝非易事,需要数百名挑夫花费好几个月,穿越高山深谷、历尽艰险才能送达。
尽管西藏地处偏远,有些地区可能数百年来外面的人都未能一睹真容,但如今现代生活正在对它施加自己的影响。茶马古道已成遗迹,新的时代已经开启。中国政府正快速将原本的泥土路,铺设成汽车与卡车使用的公路,很快,这条旧时贸易要道的痕迹将不复存在。军队不再需要西藏的马匹,但那里有一种新的商品让内地人趋之若鹜。取代西藏马匹贸易的,是其貌不扬的冬虫夏草,由真菌寄生于蛾幼虫所形成,因具有一定疗效而被视为珍品。今天的西藏牧民采集出售这种比黄金还值钱的神奇菌类,赚得可观利润,他们的坐骑也从马匹换成了“陆地巡洋舰”(LandCruiser)越野车和摩托车。因此,尽管茶马贸易的遗迹愈来愈难见到,但其实贸易往来从不曾稍歇。本书作者兼摄影师麦可? 山下,花费多年追寻茶马古道,贴近变迁中的西藏面貌,捕捉这里的古老与现代、神圣与世俗、空灵与现实,在茶马古道的传奇与神秘彻底消失于青藏高原的云雾中之前,留下珍贵纪录。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当代世界最著名摄影大师之一,服务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长达32年,是其最常任用的金牌摄影师。麦克?山下的拍摄地点遍及世界各大洲,而亚洲始终是他*的地方,中国也是其最向往的国家之一。麦克?山下大师曾赢得包括美国国家新闻摄影协会(NPPA)、亚美新闻记者协会(AAJA) *照片奖、《国家地理杂志》*故事奖和*摄影奖等许多国际大奖,拍摄了一批世界摄影界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作品有:《马可?波罗》《长城》《湄公河》《郑和下西洋》。
前言
前言/序言:
寻访天上人间
这一切,都是从九寨沟开始的。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是中国最受欢迎、位置最偏远的国家公园。在这里,清澈的水自雪峰流泻而下,注入一连串翡翠般的湖泊、池塘和溪流,间或点缀着蓝绿色的瀑布和丰美的植物。传说西藏的天神用云和风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女神,但宝镜不慎被女神掉落,碎片散落到九寨沟,变成118座晶莹剔透的湖泊。九寨沟于20 世纪60 年代被一群伐木工意外发现,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中国人不认识它,知道的外国人则更少,每天2万名游客中有90% 是中国人。我在当地的摄影朋友都说,九寨沟是全中国最美的摄影之地。
也是在九寨沟,我第一次听说了茶马古道。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起源于2500多年前,当时,内地商人开始向西藏人出售茶叶来换取马匹,以抵御不时来犯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很快,这条道路就超越了茶与马的贸易,成为文化交流的通道。偏远地区的人们在西藏高原上星罗棋布的一条条山路沿线交换着物品与风俗。这一片路网,一部分蜿蜒于九寨沟,至今尚存。
我深为这片犹如仙境般的美景所震撼,也为茶马古道的故事所吸引,于是就向已合作了32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提出这个选题。我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季节来到九寨沟,在九寨沟度过了天堂般的四个星期。我惊叹于周遭那夸张到不可思议、几乎达到俗艳程度的绚烂色彩,这些色彩如此亮丽饱满,我甚至有点担心杂志读者会认为我这次修图修过了头。从那时起,九寨沟就成为我心目中的天堂,对一个摄影师而言,这里就是我的香格里拉──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如此。在九寨沟拍到的照片让我欲罢不能,想要进一步探索这条传奇的贸易路线。完成九寨沟的报道任务后(刊登于2009年3 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我已准备好继续追寻茶马古道,这后来成就了我费时两年的一段旅程,也成为另一篇报道的主题。
正如我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室与讲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摄影师的职责,也是他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把一个主题拍出前所未有的新意。每次展开工作前我一定会做足功课,阅读能够找到的所有文章,也尽量找到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所有照片,力求在每一方面都能够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但是在茶马古道的例子中,可供参考的研究资料却少得让人讶异。我找到几本从中文翻译过来的书籍,全都没有图片。还有一些旅游网站,只提供在西藏与周边地区(云南、四川与青海)的个性化旅游路线。
茶马古道由三条纵横于青藏高原山脉、湖泊与河流间的主要道路组成。也许这个主题的篇幅与范围太大,使得策划与后勤工作超出了大部分杂志和图书出版商的预期。另一方面,这一片由山口、公路与步道所形成的网络向四面八方辐射,涵盖了形形色色的地形与文化,使得要找到一个中心焦点,或者一个叙事上的“连接点”,变得足具挑战性。但这并未使我望而却步,反而成为我展开茶马古道报道的最大动力。这正是我想要的主题:讲述一个在中国以外几乎无人知晓的崭新故事,其篇幅与复杂度都足以让《国家地理》杂志投入至少一年的时间。
2008年早春,距离北京奥运会只剩下几个月,我的计划已趋完善,准备从茶马古道北端、四川省雅安市的第一次采茶工作展开报道。那时整个中国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举国上下都忙着为中国在21世纪以来最盛大的一次亮相做最后的准备。
然而发生在西藏的3?14 骚乱,让我的计划暂时搁浅。因此,2008年我在中国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拍摄──还兼品尝──大量的茶,等待进入西藏地区的许可。
“茶”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题目,要体验它,没有比中国更好的地方,因为所有的茶都源自中国。说这句话相当大胆,因为今天有太多不同种类的茶,更别提产茶的地区日益增多。尽管如此,通常的说法是,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地区。那里的海拔高度、气候和雨量都符合种植茶树的理想条件。我初次造访这个地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正为《国家地理》杂志摄影,从湄公河在青海的源头,一路追踪到它在越南的出海口。途经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普洱市,我拍下了中国最昂贵的茶叶采收与加工的照片。数百张照片涵盖了茶叶从整理、干燥、分级到包装的各个生产阶段,但只有一幅被刊登在杂志上,照片中,一对母女披着塑料布在雨中采茶。因此,我格外珍惜这次重访这个主题的机会,毕竟,茶马古道有一半是因茶而起的。
书籍介绍
从11 世纪的宋朝年间到20 世纪50 年代,茶马古道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贸易要道,因早年中原人与西藏游牧人之间的茶马互市而得名。而今,这片总长约3000 公里的庞大土路网已被一段段铺上柏油供车辆通行,沿途的千年遗迹很快将不复存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麦可·山下追寻茶马古道多年,贴近变迁中的西藏面貌,在茶马古道消失在西藏的云雾中之前,留下了古道的传奇与神秘。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体验还行(149+)
- 赚了(116+)
- 下载速度快(668+)
- 图文清晰(537+)
- 少量广告(111+)
- 下载快(483+)
- 速度慢(338+)
下载评价
- 网友 屠***好: ( 2025-01-11 12:19:34 )
还行吧。
- 网友 家***丝: ( 2025-01-12 17:04:40 )
好6666666
- 网友 习***蓉: ( 2024-12-25 09:13:18 )
品相完美
- 网友 陈***秋: ( 2025-01-10 02:37:4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冯***卉: ( 2024-12-22 00:36:2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孙***夏: ( 2025-01-09 06:45:10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权***波: ( 2024-12-29 17:40:4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曹***雯: ( 2025-01-07 18:56:5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菱***兰: ( 2025-01-19 10:40:02 )
特好。有好多书
喜欢"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美国《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的人也看了
-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植病研究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虎宝宝故事-含30stickers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从这里进西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Discovery 环球探索儿童百科(套装共3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随园诗话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制药设备设计基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国中小企业2015蓝皮书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19版提分笔记--7.初中地理(通用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陪你走进你的心(译文心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