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悦网 -清朝的皇帝(全五册):纪念高阳诞辰100周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3:29:57

清朝的皇帝(全五册):纪念高阳诞辰100周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清朝的皇帝(全五册):纪念高阳诞辰100周年!精美图片
》清朝的皇帝(全五册):纪念高阳诞辰100周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清朝的皇帝(全五册):纪念高阳诞辰100周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300837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 页数:1724
  • 价格:150.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3:29:57

寄语:

细数大清十一代皇帝的行谊:宫廷生活、典章制度、佚闻逸事、战争与朝拜……讲述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兴废得失、日常生活,并针对清史中的某些疑点亦作出深入精辟的分析,读者可从高阳的笔下了解大清由盛转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相关史实,并针对清史中的某些疑点亦作出深入精辟的分析,读者可从高阳的笔下了解大清由盛转衰的原因。据高阳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好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

高阳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壹, 开国雄主;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大清江山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大清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

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第八子。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族,为后来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基础。

清世祖——顺治(1638—1661)

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登基,有叔父多尔衮和堂叔济尔哈朗摄政,是大清入关后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其死因及与董小宛的情缘,是后世史家研究考证的焦点。

贰, 皇清盛世;

清圣祖——康熙(1654—1722)

大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开创大清盛世。智擒鳌拜,撤除三藩,难受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久的皇帝。

清世宗——雍正(1678—1735)

康熙第四子。在位十三年。力求改革,工于心计,创设军机处。另平定青海,安定西藏,行改土归流政策,巩固边疆安定,为乾隆创建大清盛世奠定雄厚的实力。

叁, 盛衰之际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雍正第四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长寿的皇帝以及实际掌权(执政)时间长的皇帝。然好大喜功,自号“十全老人”,曾六下江南,晚年重用贪官和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清仁宗——嘉庆(1760—1820)

乾隆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著名的功绩即铲除贪官和珅,使国库岁入七千万。属勤政图治的守成之君,然积重难返,白莲教等民变迭起。

肆, 走向式微;

清宣宗——道光(1782—1850)

嘉庆次子。是清朝历史上仅有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位三十年。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一即位即面临内忧外患,因鸦片战争,与英国签下中国近代史上个不平等条约。

清文宗——咸丰(1831—1861)

道光四子,三十岁即崩逝,在位仅十一年。登基时正值大清国库空虚,军务废弛,吏治腐败之时,加之天灾不断,太平天国起义,对外则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伍, 日落西山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咸丰独子。六岁即位,在位十三年。慈禧垂帘听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亲政,次年即抑郁而终。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当朝重臣。曾办洋务新政,号称“同治中兴”,然仍难振颓势。

清德宗——光绪(1871—1908)

醇亲王之子,慈禧外甥,在位三十四年。登基时只有四岁,由慈禧掌政,至光绪十六岁时方才亲政。因起用康有为等人变法,史称“百日维新”,然遭守旧派反对,不幸失败。历经八国联军,后被软禁于瀛台,终饮恨病逝。大清王朝亦濒于覆灭边缘。


书籍目录:

自序

章 皇帝的种种 

皇子的出生及命名 

皇子的教育 

皇子当差、封爵分府 

嗣皇帝即位 

新君年号的确定 

御名如何避讳

皇帝如何处理政事 

皇帝的衣食住行 

清朝的太监 

第二章 爱新觉罗的祖先 

由唐至明,女真人的兴衰

努尔哈赤之父、祖同时遇难 

努尔哈赤平定“海西四部”

努尔哈赤告天“七大恨”伐明 

第三章 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 

八旗共主制度 

扈伦四部皆由“叶赫老女”而亡 

袁崇焕镇守辽东 

太祖崩,太宗矫诏逼大妃殉葬 

皇太极攻辽西,袁崇焕杀毛文龙 

崇祯中反间计,枉杀袁崇焕

收买祖大寿 

获传国玉玺,立中原之志

征服察哈尔,皇太极建立大清 

清军入关,贰臣立功

洪承畴功罪是非 

清太宗崩,多尔衮摄政 

孝庄薨,康熙三十年不葬祖母的隐痛 

多尔衮的身后事 

第四章 世祖—顺治皇帝 

顺治废后缘由

董小宛入宫为妃考证 

顺治出家、传位及遗诏罪己成谜 

郑成功反清复明功败垂成 

镬汤炽火的江南奏销案 

对郑成功的再评价及“江上之役” 

第五章 圣祖—康熙皇帝 

康熙初期四辅臣与三种势力的拉锯战

西洋新法的推行折射新旧两派的冲突 

计除鳌拜,一举收政 

平定三藩之乱 

定南王之女孔四贞轶事 

“安溪相国”李光地卖友夺情 

一代巨典“己未词科” 

通漕运,治黄河 

操纵徐乾学制衡明珠 

全盛时代,大兴文教 

皇太子两立两废 

第六章 世宗—雍正皇帝 

帝梦成空的皇十四子胤祯 

皇四子胤禛夺位 

鄂尔泰“改土归流” 

田文镜善迎上意 

李卫助雍正除年羹尧 

查嗣庭“谋反大逆案”

世宗因中风暴崩

第七章 高宗—乾隆皇帝

生母为汉族下层宫女 

来之不易的继位 

前朝旧臣与新朝辅弼的权衡 

乾隆加入漕帮之谜 

恩威并用的驭臣之术

弘时与雍正的矛盾及与弘历争位

福康安位极人臣的背后

劳民伤财话南巡 

两淮盐引案 

阿桂与和珅薰莸同器 

窦光鼐与和珅斗法 

大力整顿科举 

香妃的故事

为福康安枉杀憨直武将 

天地会林爽文之乱 

十全老人的文治 

第八章 仁宗—嘉庆皇帝 

乾隆退居太上皇

和珅弄权 

嘉庆亲政,杀和珅,斥福康安 

川楚教匪案 

闽粤海盗之患 

林清之变

李荣轩(毓昌)案昭雪 

嘉庆崩于热河 

第 九 章 宣宗—道光皇帝 

道光初期的政潮

志大才疏,道光任用庸才 

穆彰阿专权,王鼎尸谏,兼及汉人与旗人优劣对比 

道光的勤政和俭德 

河工、漕运弊坏 

陶澍治漕,改河运为海运,并行票盐之法 

内忧外患中,道光憔悴而终

第 十 章 文宗—咸丰皇帝

杜受田助咸丰得位

穆彰阿终于垮了

上下粉饰致太平军酿成大患 

肃顺重汉轻满,推服楚贤 

戊午科场案 

户部钞票案 

厘金的发明 

辛酉政变,“三凶”授首 

第十一章 穆宗—同治皇帝 

同治即位,改组朝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设立 

得恭王支持,曾国藩畅行其志 

两江总督何桂清毙命西市 

中兴名臣胡林翼 

逮问胜保 

曾国藩删削李秀成亲供 

“江宁货,尽入曾军”之说其来有自 

洪秀全之子洪福的下落之谜及曾、左失和始末 

李鸿章扶摇直上,淮军代湘军而兴 

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真相 

同治帝教育之败 

同治与慈禧母子参商 

恭王被革去议政王始末 

醇王与天津教案 

荣禄与南北之争

圆明园修而复停及恭王第二次碰钉子 

日本武装侵台 

“可怜天子出天花”同治之死

醇王之子入承大统

王庆祺潦倒以终,嘉顺后被逼殉帝

第十二章 德宗—光绪皇帝 

结醇王,翁同龢得为光绪师

慈禧堕胎致患蓐劳 

太监跋扈不法,“翰林四谏”上疏力争 

慈安太后蹊跷而崩 

慈禧大权独揽,炫耀权威,加恩医官 

官符如火张之洞 

慈禧利用清流打击恭王,并设计倾陷清流

湘淮易帅,李鸿章欲借替手张佩纶 

甲午之役的前前后后 

袁世凯小站练兵 

胶州湾事件,翁同龢交涉,李鸿章搅局 

后党阻挠改革,翁同龢被逐回籍

袁世凯告密,戊戌新政失败 

义和团起事,李鸿章受贿卖国 

丁未政潮 

光绪之死 

后 记


作者介绍:

高阳(1922—1992)

本名许晏骈,出生于钱塘望族许氏,受家中长辈熏陶,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清史。高阳对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烂熟于心,能将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等内容,巧妙地融合到历史小说情节之中,完整地呈现一个真实的清代社会。

1962年,高阳在《联合报》上发表了他的首篇历史小说《李娃》,而后一鸣惊人,一发不可收拾。高阳一生著作约90 余部,读者遍及海内外华人。

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其作品的特色便是“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从考据中探索历史的真相,并将求证所获的资料用于小说之中,使其作品更具深度与意义。被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自 序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计字又若干,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

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世界华人社会,到处都有我的读者。有些读者奖饰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惭感交并”四个字来形容心境。

行年六十有五,或许得力于凡事看得开;更应庆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匮乏的大环境中,所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可说并未老化;与笔续盟,廿载可期……

 

一九八六年九月杪

皇子的出生及命名

 

 

清朝自康熙年间发生夺嫡的纠纷以后,不建储位成为定制,从而又建立了立贤不立长的制度。因此,每一个皇子,都可能是未来的皇帝;也因此,皇帝的种种,须从其出生写起。

关于妃嫔召幸,有好些有趣而不经的传说:既属不经,虽然有趣,我亦不便介绍。不过,皇后及有位号的妃嫔,各有固定的住所。皇帝某日宿于某处,或召某妃嫔至某处共度良宵,作为太监办事机构的“敬事房”必然“记档”,因而当妃嫔发觉怀孕时,可以查得其受孕的日期。

妃嫔一经证实怀了孕,自有太医院的御医定期“请喜脉”,服安胎药;到得将次足月时,内务府就要“传妇差”了。首先是选“奶口”,其次是找稳婆,都从“上三旗包衣”的妻子中选取。

出生以后,由敬事房通知内务府记入“玉牒”。所谓“玉牒”者,即皇室的家谱。爱新觉罗氏将之分别为两类:凡是太祖的子孙称“家室”,太祖兄弟的子孙称“觉罗”。腰带分黄、红两种,所以俗称家室为“黄带子”,称觉罗为“红带子”。玉牒的封面,亦如其色,家室是黄色封面,觉罗是红色封面,不妨称之为黄簿、红簿。

皇子皇女当然记入黄簿,主要内容是性别,生母名氏、位号、第几胎,出生年月日时,还有收生稳婆的姓氏,以便出纠纷时可以追查。

然后是命名,时间早晚不一,有些出生未几即行夭折,既无名氏,亦未收入玉牒叙排行,这在康熙年间是常有之事。命名之制,至康熙皇长子胤禔出生,始有明文规定:上一字用“胤”,下一字用“示”字旁,由内阁选定偏僻之字,奏请朱笔圈定。需用偏僻字者,因为此皇子将来可能成为皇帝,便于臣民避讳。自康熙朝以后,命名字派如下:

一、雍正:上“胤”,下“示字旁”(礻)。

二、乾隆:上“弘”,下“日字旁”。

三、嘉庆:上“颙”,下“玉字旁”。

四、道光:上“绵”,下“竖心旁”(忄)。

五、咸丰:上“奕”,下“言字旁”(讠)。

六、同治:上“载”,下“三点水旁”(氵)。

七、光绪:同上。

八、宣统:上“溥”,下“人字旁”(亻)。

至道光以后,有一不成文的规定,非帝系命名下一字,不用特定的偏旁。由此可知,庆王奕劻之子载振与同治、光绪为兄弟,但不同祖;溥儒与溥仪为兄弟,且皆为道光的曾孙─我请读者注意皇室的制度,就因为其在细节上亦能显示若干信息,自有助于对清朝皇帝的深入了解。

 

皇子的教育

 

 

皇子一到六岁,便开始上学。读书之处名为“上书房”,在乾清门右侧。书房很大,除皇子外,近支亲郡王之子,亦在此上学。上书房设“总师傅”一人,特简翰林出身的大学士或尚书充任;“师傅”若干人,亦非翰林不得任此差。入学时,皇子向师傅一揖,师傅立受。

除读汉文以外,皇子尚须学习“清书”,又称“国语”,即满洲语文。教清书及骑射的都是满员,称为“谙达”或“俺答”,皆为满洲话的音译。满洲人管西席叫“教书匠”,所以对谙达的礼数远不及对师傅。教骑射特简一二品满员为“压马大臣”,等于谙达的首脑,主要的职司是负责皇子习骑射时的安全措施。

清朝对皇子教育颇为看重,除特派近支亲贵“稽查上书房”以外,皇帝万机之暇,亦常至上书房巡视,或出题考课,有奖有罚。所以清朝的皇子,一旦接奉大统,都能亲裁奏折。而尽心启迪的师傅,遇到得意门生而为天子,不但一世尊荣,而且会荫及子孙。因为皇帝为报答师门,对授业师傅的子孙,每每特加青眼。

由此可知,在上书房当师傅,必然希望自己的学生是皇位的继承者,甚至会为学生设计,取得皇位。如杜受田之于咸丰,就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道光末年,杜受田入值上书房。皇子受学者为文宗行四,惇王行五,恭王行六,醇王行七。文宗居长,且为孝全成皇后所出,大位有归,自不待言;但文宗兄弟中,资质以皇六子奕为,亦得宣宗钟爱。因而宣宗不断在考虑,是否应该改变初衷,传位于奕?

这种意向渐渐外露,文宗颇以为忧。有一年四月间,宣宗携诸皇子行围─打猎。驾出前夕,杜受田问文宗:“四阿哥明天扈从行围,应有所自见?”

文宗答说:“是的。所以我近勤练火器。”火器就是洋枪。

“四阿哥错了!只该立马静观,端枪不动。”

“请问师傅,这有说法吗?”

“自然。”

杜受田秘密教导了一番,文宗心领神会,欣然称谢。及至到了围场,他如师傅之教,只静静看诸弟追奔逐北,将一管枪平放在马鞍上,始终不动。

“你怎么不下手?”宣宗奇怪地问。

“回阿玛的话,时值初夏,百兽蕃育,獐兔怀孕的很多,打死了有伤天和。而且,儿子亦不愿跟弟弟们在这上头争一日之短长。”

宣宗一听这话,认为他有人君之度,立即打消了“易储”的念头,大为夸奖,说他是“仁人之心”,又说他“友爱”。凡此反应,都是杜受田预期一定会发生的效果。

文宗对杜受田的恩礼,亦可谓至矣尽矣。他于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即位之初,即有上谕,杜受田赏加太子太保衔;杜父杜翮原任礼部侍郎,年逾八旬,赏头品顶戴、太子太保衔。杜受田三月由左都御史兼署吏部尚书,五月调刑部尚书,七月加二级,咸丰元年(1851)五月升协办大学士,管理礼部事务。

于此,我要顺便介绍“入阁拜相”的制度。清朝的内阁,至嘉道以后,形成定制,四大学士两协办,大致满汉各半。由尚书一升协办,即为“入阁拜相”,称谓与大学士相同,名为“中堂”。但协办升大学士容易,而尚书升协办较难,道理很简单:大学士缺多,协办缺少。通常在尚书这个阶段,回翔盘旋,总须十年八年之久,到得调任吏部尚书,方取得升协办大学士的资格。杜受田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户部侍郎升左都,同年十二月升工部尚书,其间因故“夺俸二年”,不计年资;至咸丰元年五月升协办,实际年资不足五年,且由刑尚晋升,皆非寻常。

咸丰二年(1852)四月,杜受田奉命偕恭王的老丈人、福州将军桂良处理江苏、山东水灾以后的河工、漕运等事宜,殁于清江浦。文宗震悼,朱批遗疏云:“忆昔在书斋,日承请诲,铭切五中。自前岁春,懔承大宝,方冀赞襄帷幄,谠论常闻。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遣词用字,别具深情。至于恤典之优隆,远轶常规。以协办照大学士例赐恤,自不足为奇;入祀贤良祠,亦不算例外;赠太师、谥文正,则非同等闲。更有一事,在汉大臣可谓异数,即灵柩准入京城治丧。

杜受田是山东滨州人,其时因洪杨之乱,迎养老父,住在京师,所以杜受田灵柩须移京治丧。过去遇有此种情况,都是在城外找寺院停灵开吊,从无灵柩入京城之例。至于谥文正,上谕谓援嘉庆年间大学士朱珪之例—朱珪亦为帝师,当和珅用事时,仁宗亦颇受威胁,朱珪多方卫护,情事与杜受田相类。但经朱、杜二人创下例子,以后凡为帝师,皆有谥文正的可能,李鸿藻以为同治启蒙,得谥文正,犹有可说;至孙家鼐亦谥文正,则末世名器必滥,不足为贵。

当杜受田病殁时,杜翮年近九旬,犹住京邸;文宗为这位“太老师”设想,亦无微不至。当时杜受田长子杜翰,方任湖北学政,应该由在京的次子杜堮至清江浦迎灵,顾念杜堮须在京侍奉祖父,特命杜翰扶柩回京。对杜堮则赏加礼部尚书衔,以为慰藉;其后更赏食全俸。杜受田的三个孙子,均钦赐举人,准予一体会试。杜翰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检讨放湖北学政,本是宣宗对杜受田的酬庸;及至丁忧服阕、补官升官的经历,在有清一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首先,以检讨放学政,便是异数。学政为“差使”,三年差满,回京复命,应该仍回本职。杜翰道光二十九年放湖北学政,当咸丰二年七月丁忧,亦正是差满之时。但丁忧守制,照例二十七个月方为“服阕”,而杜翰只守了一年的制,是由于其时匪氛方炽,以“墨绖从戎”之例,如曾国藩便依此例“夺情”,奉旨领团练赴湘北剿贼。杜翰于咸丰三年(1853)十一月补右春坊右庶子,这是早在杜受田病殁时,恩诏中便许下的诺言。自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一跃而为正五品詹事府的庶子,不止连升三级,是连升五级。

照正常的升迁程序,就算一帆风顺,毫无顿挫,自检讨至庶子,至少要越过从六品赞善、正六品中允、从五品洗马这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起码要十年的工夫。

翰林为清贵之职,如果始终为文学侍从之臣,则自庶吉士“留馆”,二甲授职编修,三甲授职检讨,至正二品的内阁学士,内转侍郎,外放巡抚,可决其必将大用。但在翰林院的官职上,除状元特授“修撰”为正六品以外,编检皆为七品,再上面便是从四品的“侍读”“侍讲”,七品何能一升便到四品?是故编检至相当年资,一定要出翰林院,其出路有三:一是外放知府;二是转“科道”成为言官;三仍是翰林,但必须转至詹事府。

詹事府为东宫官属,清朝自康熙以后,既不立储,詹事府便成赘疣;而所以保存者,即是为了翰林升迁必须有此人事上的管道之故。

詹事府下设左右春坊,其职属有左右赞善,再上左右中允,再上左右庶子,庶子之上,便是詹事府的“堂官”,称为正詹事、少詹事,简称正詹、少詹。

赞善、中允都是六品,正合编检升任,因此编检出翰林院,而仍任清秘之职,称为“开坊”。当翰林“留馆”“开坊”是两大关;但开坊以后,升至从五品的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又是一大关,因为洗马应升的官职为五品左右庶子、通政使参议、光禄寺少卿等,照吏部的则例,竞争者极多,而洗马往往落空。故有“一洗凡马万古空”之号。而翰林一旦当到庶子,则出路甚宽,熬到这一地步,亦有一句成语形容,名为“九转丹成”。转者,吏部授官“六班”中的“转班”之“转”。翰林开坊,由右转左,升一级再由右转左,如此转来转去,转够了年资,自然脱颖而出,故名为“九转丹成”。

京官一到五品,便具有“京堂”资格。“堂”者“堂官”,现在的说法便是“首长”。京中各部院的官员,通归为两类:一类是“堂官”,包括正副首长在内,如各部满汉尚书、左右侍郎共六人,即称为“满汉六堂”;以下郎中、员外、主事等,通称为“司官”。因六部皆分司之故。

“京堂”虽可作“京官中的堂官”解释;但仅限于三品至五品,亦即“六部九卿”的“九卿”,如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通政使、詹事府、国子监等衙门的堂官。至于二品、三品的京官,又特成一个阶级,称为“卿贰”,“卿”是指大理寺正卿等三品京堂,“贰”是侍郎。位至卿贰,即意味着即将进入政治上的领导阶层了。

杜翰只当了一个月的右春坊右庶子,官符如火,又升迁了,而且这一升比由检讨升右庶子更为惊人—一跃而为卿贰,是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同时被派了三个差使:一是“办理巡防事宜”,二是“稽察中书科事务”,三是“文渊阁直阁”。第三个差使,使他成为内阁的实际负责人,因为协办大学士必在部,或在军机,不到内阁;大学士多在家颐养,无事不到内阁;内阁日常事务,多由“直阁”的内阁学士处理。

又不久,杜翰被正式补为工部侍郎,同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际遇之隆,升迁之速,无与伦比。文宗之报答师恩,真可令人感动,但亦害了杜翰:他被牵涉在辛酉政变中,差点送掉性命。

辛酉政变的主角,一方面是慈禧、恭王及军机章京曹毓瑛等,一方面是肃顺、端华、载垣等所谓“三凶”及军机大臣。结果“三凶”被逮赐死,军机大臣穆荫、杜翰、焦佑瀛被罪,穆、焦二人充军,杜翰的罪名,本与穆、焦相同,“发往新疆致力赎罪”,亦因看在“杜师傅”的分上,“特谕革职,免其发遣”。

 

皇子当差、封爵分府

 

 

皇子在学期间,到了十六七岁便可“当差”了,通常是派“御前行走”,学习政事。及至成年封爵,在结婚时自立门户,称为“分府”。

清朝除“三藩”以外,异姓不王,所以凡封王必为皇子、皇孙。其爵四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例外是“国戚”,大多为蒙古科尔沁旗的博尔济吉特氏。这自然是有怀柔的作用在内的。

所谓“国戚”,是指公主夫家及太后、皇后的父亲及同胞兄弟,此外只算“椒房贵戚”而非“国戚”。因此,乾隆孝贤皇后的内侄、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封贝子,乃成异数。福康安“身被十三异数”,别有缘故,以后谈高宗时会提到,此处不赘。

亲王、郡王又分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一人封王,子子孙孙皆王,俗称“铁帽子王”;一种是“降封”,父为亲王,子为郡王,孙为贝勒,一代不如一代,直到“奉国将军”为止。

同是皇子,何人该封亲王,何人该封郡王,何人该封贝勒、贝子,大致取决于下列四个条件:

一、出身。所谓出身指其生母而言。世宗动辄谓皇八子胤禩“出身微贱”,同胞手足,何有此语?即因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来自“辛者库”。这个名词是满洲话的音译,实即明朝的“洗衣局”,专门收容旗籍重犯的眷属,操持打扫灌园等贱役。因为如此,胤禩在康熙时只封贝子;反而是雍正夺位之初,封此“出身微贱”的弟弟为廉亲王。

按:清朝的宫闱之制,皇后以下,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等等;大致生母为妃,而非由宫女逐渐晋升者,生子皆有封王的希望。

出身是主要条件,此外才干、爱憎、年龄是三个附带条件,配合是否得宜,决定了封爵的高低。

成年的皇子一旦封爵,即须“分府”。分府先须“赐第”,或则旧府改用,或则新建。王府除“世袭罔替”者外,一旦降封,必须缴回,由宗人府咨商工部另拨适当官屋,以供迁住;原来的王府,即指拨为新封的亲、郡王府。其规制皆有一定,不得逾越。

除府第以外,分府时总要置办家具、陈设,需要一大笔款子,因此在分府时,须特赐一笔“钱程”。在康熙时定例是二十三万两银子。怡亲王胤祥在康熙朝未领过这笔款,因此,我判断胤祥根本未曾受封,亦未曾分府─圣祖崩逝时,胤祥方圈禁在宗人府,怡亲王乃雍正所封。

皇子年长学成,为朝廷办事,大致可分为两种性质、四大类别。会典规定,可派皇子充任的职差为一种性质,非定制而出于特命为又一种性质。前者除少数特例外,一般而言,无足重轻;后者则可看出皇帝的意向,并大致可以测定其前途。

四大类别是:

一、恭代祭祀。中国的传统讲究礼治,一年到头,祀典不断。祀典分大祀、中祀、小祀。自明世宗更定后,相沿勿替,只有小幅度的修正。大祀应该皇帝亲祀,但以种种缘故,不克躬行,照会典规定,可特命亲郡王恭代。此是例行故事,无甚意义可言。但冬至南郊祭天,自雍正以后,格外重视,奉派恭代的皇子,被视为大命有归的暗示。

二、临时差遣。遇到某种情况,必须表示重视其事,或形式上应由皇帝亲裁时,临时差遣皇子办理,如赐祭大臣,常派皇子带领侍卫前往奠酒,即为一例。派出皇子的身份,常视被赐祭的对象而定,如杜受田灵柩到京,特派恭亲王带领侍卫十员前往奠酒,足以显示对杜受田的恩礼特隆。

三、分担政务。康熙以前,原则上不使亲贵干政;皇八子胤禩曾一度奉派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则以胤禩特具事务长才,而内务府大臣只是管皇室的“家务”,与参国家机要者不同。

雍正得位,信任怡亲王胤祥、庄亲王胤禄,则以兄弟阋墙,非在骨肉中结党不足以残骨肉。及至乾隆即位,起初正如雍正之作风,但深知重用亲贵,一则有尾大不掉之危,再则有徇庇纵容之害,所以约束王子,不使与闻政事。嘉道亦大致如此。及至咸丰即位,因洪杨势炽,且恭王确有才具,一度使之掌军机,由此成例。而亲贵执政,弊多于利,已成定论,清朝之亡,未始不由此。

四、寄以专阃。清初亲贵从征,立功大小决定爵位高低,亲属关系的远近只与领兵多少有关系;兵多将众而不能克敌致果,只会受罚,不会被奖。因此,派出大将军寄以专阃,就理论而言是予以一个立功的机会,亦可说是一种考验。既能通过考验,又立了功劳,则选此人继承皇位,为理所当然之事。康熙在夺嫡纠纷以后,禁止皇子结党争立,而晚年任皇十四子为大将军,用意在此。

 

嗣皇帝即位

 

 

谈到皇子成为皇帝,不能不先谈“大行皇帝”。皇帝驾崩,在未有尊谥、庙号以前,为别于“今上”,概称“大行皇帝”,皇太后、皇后亦然。中国的皇帝,暴崩的很多,或者由“不豫”至“大渐”,亦即起病至临危,往往只有两三天的工夫。夷考其故,皇帝玉食万方,营养过剩,加以起居及医药上的照料,至少是十分周到,所以诸如肺结核等慢性病极少发生,而高血压、心脏病则为恒见,这两种病夺命皆速。所谓“暴崩”不是脑充血,便是心肌梗死,清朝有好几个皇帝即死于这两种病。

世宗可能顾虑到这种情况:仓促之间,口噤不能言,无由下达“末命”,岂非又起骨肉萧墙之祸?因此他发明了一个皇位继承问题的特殊处理办法:亲自书写继承人之名,藏于乾清宫之处,即世祖御书“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另有一小银盒,内中亦书同样的朱谕,出巡时由贴身太监随身携带,以备变生不测时,仍能确知大位谁属。

一般而言,至大渐时,皇帝会召继位皇子及顾命大臣至御榻前,口宣末命。皇帝驾崩后,继位的皇子既未登基,更无年号,而且天下臣民还不知道宫中“出大事”,但根据“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法则,既有遗命,不必柩前即位,即已自动成为嗣皇帝。顾命大臣、其他皇子,以及宫眷、太监等,应行大礼、改称呼,作为事实上承认皇帝的表示。

嗣皇帝件要做的事,是处理大行皇帝的遗体。清朝皇帝经常“住园”,夏天则至热河“避暑山庄”避暑。即便在宫内,自雍正以后亦住养心殿,不住乾清宫。主要的原因是,以满洲“祭于寝”的习俗,皇后所住的坤宁宫经过改建,地下埋了两口大铁锅,每天后半夜煮两头猪祭神,中宫变成“砂锅居”,何能再住?

所以除大婚合卺之夕,一住坤宁宫东暖阁,以应故事之外,皇后从不住坤宁宫;这一来,皇帝亦就不住乾清宫了。

但乾清宫毕竟是皇帝的正寝,所以即便康熙崩于畅春园,雍正崩于圆明园,乾隆崩于养心殿,嘉庆、咸丰崩于避暑山庄,道光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同治崩于养心殿,光绪崩于瀛台,皆奉遗体于乾清宫,在此大殓或行正式祭礼。

第二件要做的事,是遵奉遗命尊嫡母及生母为皇太后,再以奉太后懿旨的名义,以嫡福晋亦即所谓“元妃”为皇后。在此期间,处分重大事件,对外辄用“奉遗命”的字样,有关宫闱则用“奉懿旨”的字样。

接下来是颁遗诏,又称“哀诏”。然后钦天监择日在太和殿行即位礼,礼毕颁“恩诏”,布告天下,新皇帝已经正式产生。

称为“恩诏”者,因为嗣君即位,与民更始,大赦天下,“非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所谓“常赦不原”即“十恶不赦”。此外耆龄百姓及孤苦无依者,赐帛赐米,亦有规定,总之加恩中外,所以称为“恩诏”。



原文赏析:

自康熙亲政之初至三藩之乱既平之后的二十多年,圣祖利用党争制抑权臣的过程大致如下:先是四辅臣专政,利用索额图诛鳌拜,一举收政;及至索额图专擅,又利用明珠以分其权,于是索额图门下如高士奇等,都倒向明珠。

明珠的死党是湖北大冶人称为“余相爷”的余国柱;徐乾学与明珠的关系亦很深,他是纳兰性德的业师,纳兰的《通志堂经解》实在是由徐乾学及他的门客编篡。

到得明珠权重,渐有难制之势,徐乾学便唆使他的同年郭琇严劾明珠、余国柱以及明珠的另一死党佛伦。现在不明了的是:究竟为徐乾学窥探意旨,故为迎合,还是圣祖的授意。但徐乾学此举,亦如高士奇之背叛索额图,颇为士林所齿冷。


在康熙朝,上三旗包衣派任差事,“揩油”是圣祖所容许的,其他地方官亦然,但他有个原则:“揩油”要为百姓办事。圣祖察吏,爱民而清廉为第一等;不清廉而能实心办事,较之虽清廉而才具平庸,前者反为好官;又“揩油”又不能办事,则必黜落。


清朝除“三藩”以外,异姓不王。唯一的例外是“国戚”,大多为蒙古科尔沁旗的博尔济吉特氏。

亲王、郡王又分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一人封王,子子孙孙皆王,这就是“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一种是“降封”,父为亲王,子为郡王,孙为贝勒,一代不如一代,直到“奉国将军”为止。

袁崇焕死得很惨。


太监不正常心理,大致由三种情感所构成,第一种是自卑感 ,形成的原因,由身体上的缺陷而来,不难理解。第二种是不足之心,因为“人之大欲”永远无法满足,所以恒在忽忽若有所失的心理状态之路,对于物质上的贪得无厌,以及精神上的幸灾乐祸,夸大等等,都是此不足之心的反应。

第三种只能用一个“阴”字来概括,阴柔、阴损、阴险皆是,这是由生理上的女性荷尔蒙加上太监身份的卑微而形成。


清兵入关,不及两月,即着手治河,第一任河道总督为杨方兴,在任十四年,所居仅蔽风雨,布衣蔬食,四壁萧然。孟心史谓:

其为治河名臣者,第一系廉洁,第二即勤恳。廉洁则所费国帑,悉数到工;勤恳则视工事为身事,可以弭河患者,无不留心,除力所不及外,不至以玩忽肇祸。有此二者,其收效恒在徒讲科学者之上。盖虽精科学,仍当以廉洁勤恳为运用科学之根本也。

这般评论,相当精到,古今皆准。而圣祖之主持治河,所以有超迈有明二百四十余年之成效者,即在不独能任用廉洁勤恳的河臣,更能以科学的态度,亲自加以指导。


孟心史作《己未词科录外录》,引傅青主的《杂记》,嘲笑与试者“专以轻薄为快意”,这样“但以鄙薄傲得意诸公”,见得“其意中究尚有制科之见存”,品格不及顾亭林、黄梨洲,诚为持平之论。

相形之下,反不如孙枝蔚来得率真可爱。此人字豹人,籍隶陕西三原,后来在扬州做盐商,“千金散尽还复来”,而终于弃去,折节读书,晚年不免游食,举博学鸿词时,年及五旬,须眉皆白。

《文献征存录》记其事云:

“以布衣取博学鸿儒,辞以老病,不许。吏部集验于庭,年老者授衔使归。尚书见枝蔚须眉皆白,曰:“君老矣!”对曰:“未也,我年四十即若此。且我前以老求免试,公必以为壮;今我不欲以老得官,公又以为老,何也?”尚书笑之。卒受中枢舍人衔回籍。赋诗云:“一官如笼鹤,万里本浮鸥。”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大清三百年风云变换。细数大清十一代皇帝的行谊:宫廷生活、典章制度、佚闻逸事、战争与朝拜……讲述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兴废得失、日常生活,并针对清史中的某些疑点亦作出深入精辟的分析,读者可从高阳的笔下了解大清由盛转衰的原因。

2)高阳本人就是传奇。高阳的高祖、叔祖都是清朝高官。他的童年家门口挂着的,是嘉庆皇帝御赐和慈禧太后亲题的匾额。可以说他本人就是一部大清百科全书。

3)注重历史考证的同时又通俗精彩。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又擅长讲故事,文笔练达,读起来轻松畅快,于生动诙谐之中,带领读者一窥历史的本来面目。

4)史观练达。影响一代人的史学观。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书籍介绍

★大清三百年风云变换。细数大清十一代皇帝的行谊:宫廷生活、典章制度、佚闻逸事、战争与朝拜……讲述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兴废得失、日常生活,并针对清史中的某些疑点亦作出深入精辟的分析,读者可从高阳的笔下了解大清由盛转衰的原因。

★高阳本人就是传奇。高阳的高祖、叔祖都是清朝高官。他的童年家门口挂着的,是嘉庆皇帝御赐和慈禧太后亲题的匾额。可以说他本人就是一部大清百科全书。

★注重历史考证的同时又通俗精彩。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又擅长讲故事,文笔练达,读起来轻松畅快,于生动诙谐之中,带领读者一窥历史的本来面目。

★史观练达。影响一代人的史学观。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本书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相关史实,并针对清史中的某些疑点亦作出深入精辟的分析,读者可从高阳的笔下了解大清由盛转衰的原因。据高阳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好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

高阳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338+)
  • 中评多(161+)
  • 无盗版(259+)
  • 书籍完整(357+)
  • 目录完整(362+)
  • 品质不错(277+)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06 17:52:3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国***舒: ( 2025-01-09 10:16:41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苍***如: ( 2025-01-13 18:28:2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隗***杉: ( 2025-01-04 22:01:3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宫***玉: ( 2025-01-09 10:58:01 )

    我说完了。

  • 网友 敖***菡: ( 2025-01-08 09:14:0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蓬***之: ( 2025-01-04 17:16:07 )

    好棒good

  • 网友 马***偲: ( 2025-01-15 17:48:52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步***青: ( 2025-01-06 23:28:51 )

    。。。。。好

  • 网友 冉***兮: ( 2024-12-21 11:54:0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濮***彤: ( 2025-01-01 17:02:16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权***波: ( 2025-01-10 20:41:3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詹***萍: ( 2024-12-28 03:18:4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益***琴: ( 2025-01-08 04:45:4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