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高级财务管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财务管理中特殊和复杂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领域新问题以及财务管理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致力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级的财务管理人才服务。本书在体系内容安排上,贴近现实,着眼未来,强调实用,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企业扩张和收缩的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危机、破产、重整与清算的方法和实例,并提供诸如导读、案例、思考题、课件等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为读者提供了在复杂环境下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运作思路。
本书既可以作为财务管理、会计学和金融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其他管理类与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高级财务管理理论有兴趣的实际工作者使用。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篇导论
第1章高级财务管理导论3
【学习目标】3
1.1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及理论基石3
1.2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12
1.3财务管理的假设22
1.4高级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28
【本章小结】34
【本章思考题】34
【案例分析】35
第二篇知识经济时代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
第2章企业价值的评估与创造41
【学习目标】41
2.1企业价值及其创造概述41
2.2企业价值评估48
【本章思考题】76
【案例分析】76
第3章基于智力资本创值观的财务管理79
【学习目标】79
3.1智力资本概述79
3.2基于智力资本创值观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88
3.3企业智力资本报告91
【本章思考题】107
【案例分析】107〖1〗〖2〗〖3〗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版)目录〖3〗第三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第4章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概述117
【学习目标】117
4.1企业集团的形成、特征和组织结构117
4.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139
4.3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142
【本章思考题】152
【案例分析】153
第5章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资金集中管理161
【学习目标】161
5.1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161
5.2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164
5.3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165
5.4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67
5.5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172
【本章思考题】178
【案例分析一】178
【案例分析二】182
第6章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管理190
【学习目标】190
6.1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和制定原则190
6.2实行内部转移价格的动机和影响因素192
6.3内部转移定价制度和方法194
【本章思考题】197
【案例分析】197
第7章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203
【学习目标】203
7.1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定义和内容203
7.2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特征204
7.3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类型206
7.4企业集团投资战略管理208
7.5企业集团筹资战略217
7.6企业集团收益分配战略225
【本章思考题】231
【案例分析】231
第8章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237
【学习目标】237
8.1企业业绩评价概述237
8.2企业集团业绩评价的意义和影响因素242
8.3企业集团责任中心及其评价方法245
8.4企业集团综合业绩评价模式254
【本章思考题】281
【本章参考资料】281
第四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第9章中小企业财务管理289
【学习目标】289
9.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概述289
9.2中小企业融资管理297
9.3中小企业投资管理324
9.4中小企业收益分配管理337
9.5中小企业风险管理339
【本章思考题】345
【案例分析】345
第五篇企业扩张和收缩的财务管理
第10章企业并购财务管理353
【学习目标】353
10.1企业并购概述353
10.2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360
10.3企业并购的融资规划364
10.4企业反并购策略369
【本章思考题】372
【案例分析】373
第11章企业收缩财务管理380
【学习目标】380
11.1企业收缩概述380
11.2企业收缩主要方式的动因分析387
11.3企业收缩的财务分析390
【本章思考题】393
【案例分析】393
第六篇财务危机、重整与清算
第12章企业财务危机管理401
【学习目标】401
12.1财务危机概述401
12.2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404
12.3财务危机的征兆407
12.4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和模型410
12.5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416
【本章思考题】420
【案例分析】421
第13章企业破产、重整与清算422
【学习目标】422
13.1企业破产概述422
13.2企业重整425
13.3企业清算430
【本章思考题】433
【案例分析】433
参考文献439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1章高级财务管理导论【学习目标】 了解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 理解高级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结构1.1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及理论基石财务管理是一种古老的活动,自人类生产劳动出现,便有了理财的活动。但是,早的财务管理只是简单的会计意义上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独立经济活动,是随着公司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早在15—16世纪,商业比较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特别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出现了邀请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原始的股份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商人、王公、大臣、市民等。商业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商业组织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显。因此,该时期可以视为西方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1897年美国著名财务学者Thomas L.Green出版《公司理财》一书,标志着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从此,西方财务理论“以其独特的研究核心和研究方法成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并在20世纪取得了大发展,大批学者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展的资本市场,涌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王化成王化成.20世纪西方财务管理的五次浪潮[J].中国财务财经报,19971108;郭复初.中西方近代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启迪[J].四川会计,1997(7): 37.、郭复初等学者对这100多年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进行了归纳,但学者们对西方财务管理发展阶段划分的观点并不一致。在对众多学者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书将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2〗〖3〗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版)第1章高级财务管理导论〖3〗1.1.1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1.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制造业迅速崛起,新技术、新机器不断涌现,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并在财务关系上要处理好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权、责、利关系,分配好盈利。于是,各股份公司纷纷成立专职财务管理部门,以适应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职能与机构的独立化,标志着近代西方财务管理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市场竞争不是十分激烈,各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只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然而,当时的资金市场还不甚成熟,金融机构也不十分发达,因而,如何筹集资金便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预测公司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公司所需要的资金,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在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因此,筹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贡献为: ①1897年,Thomas L.Green出版《公司理财》(Corporation Finance)一书,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早的代表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 ②1910年,Meade出版《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③1920年,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Financial Policy Corporation)。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如何有效地筹集资金。2.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1931—1950年)筹资阶段的财务管理往往只着重研究资本筹集,却忽视了企业日常的资金周转和企业内部控制。1929年经济危机后,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监管,尤其加强了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监管。美国在1933年、1934年通过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要求公司编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其他情况的说明书,并按规定的要求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定期报告。政府监管的加强客观上要求企业把财务管理的重心转向内部控制。同时,对企业而言,如何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内部控制也显得十分必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西方财务管理人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不仅在于筹集资金,更在于有效的内部控制,管好用好资金。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在: ①财务管理不仅要筹措资本,而且要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好用好资本,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引起财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②人们普遍认为,企业财务活动是与供应、生产和销售相并列的一种必要的管理活动,它能够调节和促进企业的供、产、销活动; ③对资本的控制需要借助于各种定量方法,因此,各种计量模型逐渐应用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④如何根据政府的法律法规来制定公司的财务政策,成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 ⑤财务管理内容还涉及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等问题。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贡献为: ①W.H.Lough 出版《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之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 ②英国学者T.G.Rose 出版《企业内部财务论》,书中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中心。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3.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1951—1964年)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这一时期主要的财务研究成果有如下方面:(1) 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 Dean)出版了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该书着重研究如何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确定贴现现金流量,使投资项目的评价和选择建立在可比的基础之上,该著作成为此后这一领域众多论著共同的思想、理论源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先导和奠基作用,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2) 1952年,哈里·马科维茨(H.M.Markowitz)发表论文《资产组合的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科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科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3) 1958年,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Merto 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文章《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4) 1964年,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纳(John Lintner)等在马科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科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4.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心重新从内部向外部转移,理财活动比以往更加关注于投资问题,特别是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优化理论等数学方法引入财务理论研究中。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其核心研究问题是资本结构和投资组合的优化。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所述:(1) 资本结构理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如前所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这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在这一阶段,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化,历经了从早期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到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1952—1977年),并以MM理论为开端,逐渐发展到破产成本理论、税差学派、市场均衡理论、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从1977年始,以梅耶斯、迈基里夫为代表的新优序融资理论为起点又开始了新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阶段,其后出现了以詹森、麦克林、梅耶斯为代表的代理成本说,以史密斯、华纳等为代表的财务契约论,以罗斯、利兰等为代表的信号模型,以邓洛夫斯基、史密斯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及以哈里斯、拉维夫为代表的企业治理结构学派。(2)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风险的日益加大,使人们开始寻求资产组合、避险和控制的工具,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更加密切,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企业融资和对外投资活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del,OPM),斯蒂芬·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3) 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发展成熟。一般认为,该时期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5.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①通货膨胀及其对利率的影响; ②政府对金融机构放松控制以及由专业金融机构向多元化金融服务公司转化; ③电子通信技术在信息传输和电子计算机在财务决策上大量应用; ④资本市场上新的融资工具的出现,如衍生性金融工具和垃圾债券; ⑤企业集团化与国际化。以上条件的变化对财务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剧了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以及成本的预测变得更加困难。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使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产生了更为细分的财务管理领域。例如,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企业(跨国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并购财务管理等。另外,20世纪80年代以后,财务学在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心理和行为因素对人类财务行为的影响,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财务决策行为的实际决策过程(而非决策模型)以及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促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财务学的发展。我们根据财务管理内容变化的特点将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财务管理的发展分为下面三个子阶段:(1) 通货膨胀理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伴随石油价格的上涨,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货币资金不断贬值,资金成本不断提高,成本虚降,利润虚增,资金周转困难。为此,西方财务管理根据通货膨胀的状况对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日常调度决策、股利分配决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 国际经营理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很快,国际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要。当然,一国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对国际企业也是适用的,但是,由于国际企业涉及多个国家,要在不同制度、不同环境下做出决策,就会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解决,如外汇风险问题、多国融资问题、跨国资本预算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都和一国财务管理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高潮,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 全球化是这30多年来强大的经济力量,促进了商品、资本、服务、技术、信息、劳务(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市场自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大市场。但在此过程中,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等,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的次贷危机,欧美频繁的恐怖袭击,特别是2016年“英国退欧”公投、美国总统选举等频发的“黑天鹅”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使我们所认识的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变化,尤其是从国际企业的角度来看,给不断转变的全球贸易和政治区域化步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风险的评估和规避,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的应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与日俱增。(3) 网络财务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人类社会自21世纪以来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创新精神和声誉等无形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和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力。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这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即从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智力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例如,美国的微软公司有形资产的数量与小型企业相差无几,而市场价值却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面对知识经济趋势的深化,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以“物”为本的理念受到巨大冲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将贯穿于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利润分配的各财务环节,而对于智力资本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随着知识经济纵深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兴起与发展,社交媒体、虚拟服务等在经济、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渗透不断加深,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经营空间,如虚拟企业、虚拟市场、虚拟银行等。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财务软件进行远程处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进行实时财务报告,及时在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整合和优化企业资源,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商业活动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相应地,现代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继续朝着国际化、网络化、虚拟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20世纪以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实际上,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任何时候,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应以客观环境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将财务管理环境确定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1.1.2西方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石1. 现值分析理论(present value analysis theory)现值分析理论是贯穿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条红线,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分析,以便正确地衡量投资收益,计算筹资成本,评价企业价值。现值理论的基本原理是P0=∑nt=1CFt(1 Rt)t(11)式中,P0为现在值,CFt为第t年现金流量,Rt为第t年折现率。利用现值分析进行财务决策的标准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时才值得去投资或筹资。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资产的净现值越大,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都涉及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决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价值,因此,现值分析是企业进行投资或筹资决策的基本准则之一。2. 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科维茨在《财务杂志》(The Journal Finance)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奠定了投资财务理论发展的基石,也被认为是现代财务理论的开端。马科维茨模型的主要思想包括: 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者可以从多样化投资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得出投资者创造证券投资组合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由于在较短的期间内,证券投资回报率接近于正态分布,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表示一个证券投资组合,即证券投资组合回报率的均值(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和回报率的方差或标准差(表示投资组合的风险);投资者的效用是关于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和方差的函数,理性的投资者将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以实现其期望效用化,也就是说,投资者追求在一定回报率下风险的小化,或在风险一定情况下回报率的化;一个投资者在有效前沿上根据其回避风险的程度选择投资组合,如果用该投资者的风险—回报率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投资者的等效用曲线,那么,投资者无差异曲线与有效前沿的切点就是该投资者所选择的投资组合。3. 资本结构理论(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modigliani miller models)资本结构是财务管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所研究的核心是,一个公司能否通过改变其融资组合以对其整体价值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MM理论从无公司所得税的MM定理,通过放宽假设条件限制,发展到考虑税差的MM定理,进而考虑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权衡理论。解释了当一个公司的负债与权益比率变动时,对公司整体价值及其资本成本的影响。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也因此分别于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理论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诸如“代理理论”认为债务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收益也影响企业价值;“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资本结构被用来设计成一种“信号”影响企业估值,管理者会产生优序融资行为: 偏好留存收益筹资,然后是债务筹资(先普通债券后可转换债券),而将发行新股作为后的选择。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发展主要沿着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和财务契约方向继续向前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控制权及控制权转移问题、不完全合同理论、证券设计理论等成为财务契约理论新的研究课题;产业组织理论也开始运用于资本结构的研究,产业组织理论被用来研究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在产品市场中竞争时的战略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被用来研究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产品投入或投入的特性之间的关系;此外,行为金融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被应用于资本结构的研究。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脉络如图11所示。图11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脉络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20世纪60年代财务管理理论的成就是在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夏普(William Sharp)等人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马科维茨全协方差模型是一个理论上比较完备且易于理解的模型,但是在实际分析解决证券总体数目较大的投资组合的问题时,作用却十分有限,主要是由于估计该模型所需要的输入变量是极其繁重的工作,估计任务的显著增加主要是因为要明确地考虑证券间以协方差表示的相关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简单却优美的模型,它包含了关于证券价格一般均衡的深刻含义,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简洁地用单一模型使投资组合及其风险可以定量化计量: 在竞争的市场中,期望风险增溢与系统风险成正比,所有投资者都在证券市场线(SEC)上选择证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说明了系统风险是证券或投资组合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有必要集中精力评价证券或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因而是相对不重要的。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减少了需要统计的数据输入,因而大大地简化了证券投资组合分析,使投资组合理论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证券估价的基础。5. 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罗尔(R.Roll)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完全依赖市场组合的情况对其提出了质疑,并得到了法玛和马克伯斯等的支持。1976年诺斯(S.D.Ross)则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风险性资产仅与市场风险这单一因素存在线性相关的缺陷,放宽了假设条件,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他认为,风险性资产的报酬率不只同单一的共同性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是同多个共同因素存在线性关系,从而从单因素模型发展成为多因素模型。在若干基本假设前提下,推演出反映资产报酬的随机过程的K模型。6. 代理成本理论(agency cost theory)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了该理论,它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是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代理成本理论是以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系统分析和解释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的,所以成为以后人们分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状况下企业许多存在问题的根源和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依据。所谓代理成本,是指“主人监督费用、代理人受限制费用和剩余损失之和”,他们还对存在于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三方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分析。代理成本理论是在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和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一起,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包括企业理财目标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股利分配理论、投资理论、融资理论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使财务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7. 股利政策理论(the theory of dividend policy)股利政策理论是在探求股利的支付与股票价格(或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适用性的逻辑关系和系统说明。研究股利政策的核心在于: 股利政策是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如何影响,如何制定股利政策以便使企业的资本成本且公司价值化。对股利理论的研究经常和企业价值、资本结构、投融资政策等联系在一起,成为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派: 股利的相关理论、股利的无关理论、税差理论、客户效应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等等。8. 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期权定价理论与实践是近30年来财务学界重要的一项创新和发展。自从1973年首次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进行有组织的规范化期权交易以来,交易量和品种飞速发展,期权成为引人注目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不仅因为期权是活跃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工具之一,更重要的是许多投资和筹资决策都隐含着大量的期权问题,如可转转债权、认股权证、后继投资选择权、放弃投资选择权和投资时机选择权,等等。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大量的经济现象和期权相类似,用期权思想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可以使人们避免单纯使用传统决策方法所造成的僵化和封闭现象,从而创造出传统决策方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这就是期权的价值,也即管理所创造的价值。9. 市场效率理论(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MH)市场效率理论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如果说以上若干“定价”理论侧重于研究和把握企业财务管理量的方面,那么市场效率理论则是从质的方面来阐释影响企业价值的若干因素,它涉及资本市场在对形成证券价格时信息的反映程度。在证券市场中,每个投资者都力图获取收益,从理论上来说,若证券市场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且投资者都是理性的,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法玛把有效市场区分为三种形式: 弱式、半强式和强式。投资组合理论、CAPM、MM理论和期权定价模型等许多重要的财务理论与模型均建立在有效市场理论基础上,对公司经理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准备阶段(1949—1957年)、计划经济阶段(1958—1978年)、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阶段(1979—1991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1年至今)孙文刚,张淑贞.新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60年回眸[J].齐鲁论坛,2009(6).。在这6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发现一个关键时间点——1978年,其前后的财务管理活动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特点,因此本书围绕这个时间点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理论和财务管理教育等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1.2.1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1949—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历史任务,故我们将1949—1957年这一阶段称为计划经济的准备阶段。此时,我国借鉴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的财务管理体系。1951年2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对加强国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首次部署,要求建立并执行国营企业财务收支计划制度、定期的报表制度、预决算制度,实行财政监督。 同年4月,该委员会颁发了1951年度的国营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提缴折旧基金和提缴利润三项暂行办法,标志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始纳入计划管理的轨道。同年11月,财政部首次召开了全国企业财务管理暨会计会议,交流和总结了前述三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讨论了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和会计科目等问题,为建立适应计划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做了相应准备。1953—1957 年,我国开展了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保证重点建设,形成了利润和折旧基金全额(基本上)上交,企业所需要发展生产的资本实行统一计划、由国家预算拨付的高度集中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或称统收统支体制。在此期间,财政部陆续颁发系列规章,对“四项费用拨款”制度、“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流动资金的“两口供应,分别管理” 制度以及产品成本开支范围等财务制度予以明确。至此,以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计划、控制和监督为基本职能的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此时,各经济类杂志相继出现了一些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文章,涉及的问题主要有: ①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制。主要涉及经济核算的实质、客观依据、指标体系等。②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核定与分类,同时涉及若干考核指标,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产值率等。③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核算。成本方面包含成本支出的界定、各项成本与费用的分类与管理;利润方面主要是计算利润总额和利润率等。④关于财务本质问题的研究。一种观点是货币关系体系的总和,另一种观点是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还有人认为是价值分配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关系。⑤财务管理形式的改革,如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和资金平衡、决算审查、费用控制和定额发料、班组经济核算等。从1958年开始,我国经济正式步入计划经济阶段,建立起“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结构和国家计划统一调控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几乎完全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 正值中国经济迅速恢复的时候,我国发生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大事件。这期间,许多企业停止了经营,很多必要的规章制度也被废除,社会发展处于停滞阶段,也打乱了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的正常秩序,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这期间仍然出现过可贵的探索和创造。如在1958年、1959年和1960年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分别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了流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肯定了群众参加经济核算的新形式。1963年,国务院批准《关于国营企业、交通企业设置总会计师的几项规定(草案)》,提升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1972年和 1975年,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分别主持过两次经济整顿,出台了《关于加强国营工交企业成本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等规章。这些措施对恢复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与财政体制条件下建立和发展的,表现为政府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具有直接管理的特点。全国企业除了清一色的国营企业和小部分集体企业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纳入国家计划之中,实行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体制;资金由国家支配,企业无筹资和投资权,更不具有现代投融资理财的外部条件;成本费用开支均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企业无成本开支权;收入按国家计划分配,企业无定价权与分配权;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控制与实行财务监督。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和财政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体系框架涵盖的内容相对简单和单一。在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体制下,企业只关注资源,习惯于向政府“要”投资项目,向政府“要”资金,向政府“要”各种经营所需的资源,不关心资源运用效率。政府也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存在,要求企业将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上,尤其是流动资金(产)管理、费用与成本控制以及强化经济核算制度上刘志远.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该体制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的发展,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体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就突出起来了。1.2.2改革开放后的企业财务管理(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投融资自主权逐步扩大,企业逐渐按市场经济规则通过金融市场筹措。而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教育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理论不断发展。1.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阶段(1979—199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开始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之后进一步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国家对企业实行“放权让利”的政策,使企业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工作环节、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并逐步建立起适应商品经济的财务管理新体系。在筹资方面: 1979—1986年的银行体制改革改变了一切存贷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独家办理、贷款品种和利率单一的状况,使得银行贷款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1987年国务院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债券筹资成为企业另一可选方式。在商品市场中,由于赊销成为重要的促销方式,使得企业运用商业信用筹资成为可能,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进一步鼓励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筹资。此外,企业横向吸收直接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融资租赁等也从无到有,不断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在投资方面: 1984年9月、10月,国务院连续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缩小了投资方面指令性计划的范围。1987年3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放宽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和简化审批手续的通知》规定,限额以下的技术改造项目由企业自主决定。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企业有权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联营,向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得到正式确认。在资产管理方面: 197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实行有偿调拨的试行办法》,改变了计划经济下无偿调拨的形式,促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合理占用和节约使用。198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征收国营工业、交通企业固定资金占用费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国营工交企业清产核资划转定额贷款和国拨流动资金实行有偿占用的通知》,促使企业提高了资产的使用率,节约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1985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允许折旧基金不必集中上交,同时改综合折旧法为分类折旧法,促使企业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加强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技术改造。在成本管理方面,1984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重新规范了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明确了成本管理责任制的内容,并强化了监督与处罚措施。随之,财政部等部门颁发了系列实施细则,促进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时期,一些国外的财务管理方法被引入国内,如量本利分析、目标管理、ABC管理、滚动计划。在利润分配方面: 1979年开始试行“利润留成”制度。1980年,又进行“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的试点,此外,还在一些企业进行“以税代利”,即利改税的试点。此时,国营企业收入分配出现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以税代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1983年、1984年,国家先后推行了两步“利改税”办法,较大地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积极性。1987年,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办法,企业将原先缴纳的所得税、调节税改为上交国家利润并对此实行承包,超收多留,欠收自补。1989年试行“税利分流”办法,企业实现的利润分别以所得税和部分利润两种形式上交给国家。1979年1月,新时期本财经杂志《财务与会计》正式创刊,财务管理研究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 ①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研究。“大财务”与“大会计”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激烈争论,确立了财务管理相对独立的地位。②财务职能研究。在理论上实现了由服务职能向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职能的转化。③企业筹资管理的研究。企业自主理财权使得筹资方式、金融工具、资本市场等成为筹资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④企业投资管理的研究。包括对内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的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管理。⑤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如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内部结算等。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在新政策的指导下迅速恢复和发展,国营企业也逐渐建立了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热潮,国家相继颁布了许多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放宽了诸多政策以促进国营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也逐渐大了起来。此时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决策、计划、控制、分析为基本环节。企业自主支配权的实现使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筹资和投资的概念,扩展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渐渐引入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并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企业财务通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与以往财务制度相比,该通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统一了境内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方式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全原则;取消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改由企业统筹运用;取消全部成本法,实行制造成本法,并调整了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规范了企业利润分配顺序。与此同时,国家还提出了分行业财务制度,对主要的十个行业分别颁发了详细的财务制度规定。这样,我国就建立起了以《企业财务通则》为基本原则和统帅,以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规定为补充的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对公司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做出了规定。1999年10月,再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提出了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及财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新要求。这两项法规对企业各项财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进一步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投资者的要求和评价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财政部于1995年1月颁发了《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这套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考虑。1999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及其操作细则,将评价指标增加为32项。这些指标体系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业越来越明显,先后涌现出宝山钢铁、邯郸钢铁、燕山石化等典型经验。1995年4月,时任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在全国工交企业财务工作会议上强调,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同年9月,冶金工业部部长刘淇在《财务与会计》上撰文指出,应当把财务管理放到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上来。至此,“财务管理中心论”正式提出,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并逐步使“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和发展,表现在: ①财务管理内容的丰富。企业作为财务主体地位日益强化,形成对企业筹资、投资、成本、分配、激励、风险和财务评价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②财务管理的环节逐渐完善。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和财务考核等多环节,特别是增加了过去由上级主管部门掌握的财务预测。③财务管理主体的创新。包括政府、出资人、经营者、财务经理和员工等。④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包括利润化、股东财富化、企业价值化、每股收益化、相关者利益化等10余种观点。⑤财务管理研究方法的改变。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性研究方法形成对峙,案例分析法也日益引起重视。这一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仍是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决策、计划、控制、分析为基本环节,但在财务管理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均有所改进和创新。在内容上,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大量引入,如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企业并购理论、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等,同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如对财务管理目标、国家与国有企业财务关系理论的探索。在方式方法上,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流程促进了财务规范管理和精确管理。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具备了迎接外来挑战的实力和信心。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1年至今)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我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理财环境出现了重大变迁,我国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目标和使命都出现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纯粹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少,而公司制等产权多元化的企业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2001年4月,《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该办法立足于建立政府出资人财务制度,围绕国有资本的投入、营运、收益、退出等环节进行管理,体现了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财务管理职能。2005年10月,再次修订后的《公司法》对公司资本限额、出资方式、对外投资、担保利润分配等方面做了重要的修改和调整。2006年12月,财政部颁发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首先,这次修订体现出重要的财务管理观念转换,将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具体财务事项转变为指导与监督相结合,企业自主决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还原了财务的本质,不再对税收扣除标准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做出规定。同时,拓宽了财务管理领域,将企业重组、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此外,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2001年6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随后又陆续颁发“采购与付款”等七项会计控制规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2008年5月,财政部又联合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起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框架。在绩效评价方面,2002年2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32项改进为28项。同年6月,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集团内部绩效评价指导意见》和《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效绩评价业务暂行办法》。2006年5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综合效绩评价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12月,为了加强对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财政部颁布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2010年1月1日实施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将EVA作为考核指标,占40%的考核权重。2016年12月审议通过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以EVA(经济增加值)为重要考核指标,并审议通过51家A级企业名单。所有这些措施都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完整并且更加适合当前经济下企业的发展。在分配制度方面,2005年4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2006年9月,两部委又联合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6年10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是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而提出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这些规定正式确立了管理、技术等智力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不仅受到西方财务管理的强烈影响,也深处“互联网 ”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旋涡,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新世纪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秉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金融创新,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对现有财务管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支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1.2.3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适应企业融资而诞生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国债市场、股票市场、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中长期放款市场的资本市场结构。从1990年沪、深两市开办至今,已经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含新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等多种股份交易平台,具备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雏形。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有以下重要的里程碑:1981年,为弥补财政赤字,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首次发行国债,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萌芽。1983年,实行“拨改贷”,企业流动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改为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市场开始培育。1983年,深圳宝安公司首家发行不规范股票,开启了新中国的股票市场;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首家发行了比较规范的股票,代表着我国股份经济的诞生,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功能初露端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框架正式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回顾20多年的发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惊喜,更是一个规模和质量上的飞跃。1990年12月19日,当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时候,挂牌股票只有8只,市值总规模不足10亿元,开市天的成交额只有49.4万元;截至2016年12月29日,沪市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 180家,增长148倍;截至2016年12月29日交易日收盘,沪市总市值28.3万亿元,增长2.83万倍。深市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 870家,深市总市值22.2万亿元。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超过3 000家,总市值超过50万亿元。1990年至2016年6月8日,所有上市公司累计融资8.3万亿元,其中IPO融资2.55万亿元,占总融资额的30.64%,再融资5.77万亿元,占总融资额的69.36%。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3 050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35万亿元,净利润2.96万亿元,增幅分别为10.29%、11.70%,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106.10亿元,增幅2.12%,平均净利润9.72亿元,增幅3.40%。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沪深股市总市值已经位居全球股市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一个资本大国。随着我国逐步放松对外资金融机构准入范围和区域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必将对我国企业的融资和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规避风险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其次,金融创新一方面丰富了金融工具品种,企业可以将其用作规避风险的工具,但同时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高风险的,又可能使企业的风险加大;再次,由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将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快捷,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而且知识经济下,信息传播、处理、反馈以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些新变化既给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实现财务发展与有效监控的同步进行,将成为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内容之一。1.2.4大数据时代和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社交媒体、虚拟服务等在经济、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渗透不断加深。伴随而来的是,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全球快速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改变和产生影响,也必然导致当今企业经营理念、商业模式、管理方式、战略决策发生较大的变化和创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需要在充分考虑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做出应有的思考、修正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创造价值为宗旨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积极思考和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与变革。近年来,中国企业已基于大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财务管理系统创新,如中石油的“大司库”项目以及万达集团的“财务游戏要领”。所谓“大司库”,就是通过现金池统一、结算集中、多元化投资、多渠道融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等手段,统筹管理金融资源和金融业务,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提升企业价值。中石油的大司库信息系统通过与内外部系统,包括ERP、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投资计划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以及网上报销系统等数据的集成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内部各子系统、各模块间的无缝衔接,使大司库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可以直接服务于集团大司库管理。就资金管理系统而言,大司库对总部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进行从上到下、从横向到纵向的整合,将原有的400多个资金管理的流程简化为100多个,实现以司库管理业务为线条,业务经营、现金管控与财务核算端对端的衔接。万达集团的“财务游戏要领”。万达集团内部建立了严格的成本预警制度,当某项项目成本支出超过计划书范围时,该成本预警系统就会发出提示与分析。这些管理创新案例让我们认识到财务管理实践的创新驱动着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在大数据时代,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知与判断,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现在或未来的利润、现金流、财务分红、营业收入等财务信息,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强弱并非由股东财务投入或企业拥有的财务资源规模所决定。其中,大数据环境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要求是创新和“触网(互联网)”。“人力资本”和“信息”取代财务资本,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和价值之根。企业员工广泛参与决策制度也必然影响企业决策组织结构与决策文化。由于动态的外部环境、分散的知识分布等特点,分散式决策等大数据环境下公司治理创新不断涌现。例如,海尔孵化员工的动态合伙人制度。企业应尽力减少内部管理层级,鼓励打破层级的交流,增强组织共享、服务协调、鼓励自主学习和尝试创新的文化,关注内部信息流、知识和技能,更胜于关心管理架构或决策体系。除此之外,随着企业对大数据价值分析与挖掘的逐步深入,财务决策机制应从业务驱动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第三,打破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打破传统财务信息边界是传统财务管理变革的必然方向。第四,企业投资决策标准已从基于未来盈利能力、金流水平等,向投资项目成功与有效性的驱动因素进行深度、全方位的挖掘。同时,大数据也从提高评估准确性和扩大评估项目范围两个方面解决传统投资评估方法存在的弊端。大数据挖掘和应用可以创造出超万亿美元的价值,数据将成为企业的利润之源,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也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资源可以是点击率、用户群、信息平台等,甚至可以是数据本身。例如,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曾表示,“阿里在收购时有着清晰的战略目标和严格的纪律,投资时遵循三个标准。个标准是增加用户数量 ;第二个标准是提升用户体验,比如阿里与海尔合作,特别是和物流公司的合资,提升在白色家电领域的购物体验 ;第三个标准是扩张阿里的产品和服务种类,因为公司的长期目标是获得用户的更多消费份额。怎么样给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和产品是阿里长期的目标。”按照这种主张,我们不能再认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与否是完全基于其未来盈利能力或现金流水平等。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得到海量、多样、准确的信息,比如客户、供应商的身份信息,相关交易数据,外界环境变化,行业前景等,这些信息是企业进行投资判断的重要依据。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但对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或许正是发现新的投资机会的便捷途径之一,沃尔玛啤酒与婴儿纸尿布的关联销售便是例子。第五,在互联网经营时代,公司治理制度(如合伙人制度)选择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商业模式与行业的选择。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司治理应加强企业创新、产品竞争、公司文化的形成的治理,重视信任与激励的作用,包括给予员工足够的利益保障、授权与尊重以及形成基于数据决策的学习型企业文化与制度等。第六,企业财务风险理论需要在财务风险概念、风险防控对策以及评估风险系统方面进行重构,即在关注各类风险的组合和匹配的同时,深入探讨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评估企业经营风险状况的预警系统与预测模型。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企业的融资与业务经营全面整合: 在轻资产模式把企业的财务融资逐步实现去杠杆化生存、摆脱传统信贷审核方法的同时,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赵德武,马永强. 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 财经科学,2008(11)。1.2.5企业财务管理教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体制,财务管理的职责在于按照国家制度规定搞好成本核算,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及时上交税金和利润。与此相对应,财务管理教育并没有形成专门体系,财务管理被普遍认为等同或属于会计学,甚至被视作财政学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推进和深化,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版)在体系内容安排上,贴近现实,着眼未来,强调实用,在教学资源上,主体内容与教学辅助资源相结合,配备电子教学课件。
书摘插图
前言
高级财务管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财务管理中特殊和复杂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领域新问题以及财务管理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致力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服务的。本书既可以作为财务管理、会计学和金融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其他管理类与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高级财务管理理论有兴趣的实际工作者使用。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 在体系内容安排上,贴近现实,着眼未来,强调实用。本书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创新创业的浪潮以及企业面临的通货膨胀等现实背景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在吸收国内外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企业价值创造的主线,以财务管理基本方法的应用为重点,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危机、破产、重整与清算的方法和实例,为读者提供了在复杂环境下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运作思路。
(2) 在教学资源上,主体内容与教学辅助资源相结合。在本书中,每篇设有导读,概览全篇主要内容,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每章设有本章学习目标,使读者明了本章的学习任务,把握重点和难点;章后有思考题和案例分析。本书的教学案例均来自近几年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部分案例是实地研究的成果,体现了“新颖”特性。同时,在后附上主要参考文献,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有关论著和文章,以便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为方便教师教学,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届时可与作者联系索取(Email: zwwell@163.com)。
本书由中南大学商学院财务与投资系曾蔚副教授整体构思、定位并主笔,从教材体系与内容到教材观点与创新都体现了作者在长期的财务管理学和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和科研中形成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思想。研究生颜红桂参与了海尔集团财务公司的运作案例和通货膨胀财务管理部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此,谨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责任编辑梁云慈女士为本书编辑和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高级财务管理学教材的内容设计、结构安排颇具争议,以至于目前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并不存在统一的体系,作者仅希望本书的出版有益于激发各类读者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和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理财理念。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书中难免存在种种不足乃至错误,在此真诚地希望各位同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作者
2013年6月于岳麓山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286+)
- 愉快的找书体验(483+)
- 书籍多(337+)
- pdf(386+)
- 已买(523+)
- 赞(411+)
- 推荐购买(617+)
- 无多页(639+)
- 赚了(331+)
- 无漏页(107+)
- 五星好评(158+)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 2024-12-28 09:28:31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方***旋: ( 2025-01-06 02:21:0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濮***彤: ( 2024-12-31 02:19:4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潘***丽: ( 2025-01-09 04:35:07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詹***萍: ( 2025-01-11 19:10:3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步***青: ( 2025-01-15 20:03:45 )
。。。。。好
- 网友 益***琴: ( 2025-01-12 11:46:0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游***钰: ( 2025-01-01 16:40:1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家***丝: ( 2025-01-07 05:48:56 )
好6666666
- 网友 师***怀: ( 2025-01-20 11:59:10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戈***玉: ( 2024-12-25 13:21:01 )
特别棒
- 网友 温***欣: ( 2024-12-29 02:58:5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堵***洁: ( 2025-01-04 13:42:28 )
好用,支持
- 网友 曾***文: ( 2025-01-14 10:01:38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堵***格: ( 2025-01-14 08:38:58 )
OK,还可以
- 考研英语(二)真题真练2010-202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同步作业 语文 (5年级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香料化学与工艺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管理学 郑州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长喜英语: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新题型标准听力(赠光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即兴表达力:抓住改变人生的三分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实用临床用药常规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捷克 斯洛伐克( 货号:75031800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C语言程序设计(基于CDIO思想)(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历史的底牌(深度挖掘史学资料清扫历史死角) 何忆【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