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弗洛姆作品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逃避自由(弗洛姆作品系列)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爱的艺术》作者、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弗洛姆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代表著作
内容简介: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与责任,它就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他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逃避自由》既是弗洛姆对两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评。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中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接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在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让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书能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个D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作者介绍: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22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纳粹上台后于1934年赴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1980年于瑞士洛迦诺逝世。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在潜意识中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的代表作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近现代欧美历史的中心便是人谋求自由,摆脱政治、经济、精神的羁绊。发起争取自由斗争的是那些渴望自由的被压迫者,反对的是那些维护特权的人。欲摆脱统治、谋求自身解放的阶级在斗争时坚信它在为人类的自由而战,因而可以以某种理想,吸引所有受压迫者,唤醒其内心深处隐藏的对自由的渴望。然而,在连绵不断的争取自由的漫长斗争中,曾经反对压迫的阶级在赢得胜利、需要维护新特权时,又成为自由的敌人。
尽管历尽曲折反复,自由还是胜利了。许多在战斗中捐躯的人坚信为反对压迫而死要胜于无自由的生存。此牺牲完全是他们个性的宣言。历史似乎证明人能自治、自决,以自己认可的方式思维、感受。社会发展急速靠近的目标似乎便是完全展示人的潜能。经济自由主义、政治民主、宗教自由及私生活中的个人主义等原则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人渴望自由,同时似乎使人离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羁绊逐个被解除。人类推翻了自然的统治并主宰了她;推翻了教会及专制国家的统治。废除外在的统治似乎不但是实现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个人自由——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充分条件。
许多人认为次世界大战是后的斗争,其结束意味着自由完全胜利。现存的民主似乎得到了强化,新民主取代了旧的君主统治。但是,没过几年,新的制度便登台亮相了,它否定了人类确信无疑的在几个世纪的斗争中赢得的一切。因为这些新制度的本质便是除一小撮人外,所有的人都必须臣服于一个他们无法约束的权威。它有效地控制了人的整个社会和个人生活。
起初,许多人天真地以为权威制度的横行不过是一小撮个人的疯狂行为,其疯狂会使它应时而败落。其他人自鸣得意地认为意大利人,或者德国人缺乏足够时间的有效民主训练,因此人们只需静待他们达到西方民主政治的成熟状态。另外一个也许是危险的错觉是,希特勒之流靠欺诈控制了国家机器,他们和他们的追随者纯粹靠武力统治;全部人民不过是叛徒和恐怖的随意拿捏的目标。
这些看法的错误随岁月的流逝暴露无遗。我们被迫认识到数百万德国人那么如饥似渴地献出他们的自由,其热情不亚于当年为自由而斗争的他们的先辈们;他们非但不向往自由,反而想方设法竭力逃避它;另有数百万人则漠然置之,他们认为不值得为捍卫自由而牺牲。我们还认识到民主危机不仅仅是意大利或德国的特例,而是困扰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普遍问题。
人类自由的敌人打什么旗号并没多大关系:反法西斯或直言不讳的法西斯旗号同样会威胁自由。
除引发法西斯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问题外,还有一个人的问题急需了解。本书的目的即在于分析现代人性格结构中的那些动态因素,它使得现代人在法西斯国家里想放弃自由,并在数百万我们自己的人民中广为流传。
在讨论自由问题的人的因素,即渴望臣服以及贪求权力时,引人注目的问题便是:作为人类经验的自由是什么?渴望自由是人性中某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吗?它是一种无文化差别的共同经验,还是因个人主义在某一特殊社会实现的程度不同而相异?自由仅仅指没有外在压力,还是存在着某种东西——如果是,是什么?社会中促使人为自由奋斗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自由会不会成为沉重负担,使人无法承受,进而竭力逃避它?为什么自由是许多人的夙愿,又是其他人的威胁?
在天生的渴望自由之外,是否也可能有一种天生的臣服愿望?否则,我们又如何解释时下那么多人臣服于一个领袖,对他趋之若鹜呢?臣服是否总指对公然的权威,是否也有对内在权威,诸如责任和良心,对内在的强制,对烦人的舆论之类权威的臣服呢?臣服中是否隐含着满足?其本质又如何?
使人贪得无厌地追求权力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他们旺盛的精力,还是人性的根本弱点及无能,使之无法自觉热切地体验生活?促成这些原动力的心理条件有哪些?这些心理条件又建立在何种社会条件之上呢?
(中略)
法西斯上台时,多数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始料未及。他们无法相信人怎么会如此嗜好邪恶,会如此贪求权力,如此置弱者的权利于不顾,如此渴望臣服。只有少数人意识到这是火山爆发的前兆。尼采打乱了19世纪乐观主义的自鸣得意;马克思则殊途同归。稍后,弗洛伊德又发出了另外一个警告。可以肯定,他和他的绝大多数门徒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认识非常天真,他用心理学解释社会问题,多是误导性的;不过,凭借他对个人情绪及心理障碍现象的浓厚兴趣和刻苦研究,我们得以到达火山顶部,俯瞰沸腾的火山口。
弗洛伊德引导人们注意观察分析决定人的某些行为的非理性和潜意识因素,这是他的任何一位前辈都无法企及的。在现代心理学上,他和他的门徒,不仅揭示了现代理性主义所忽略的人性中非理性及潜意识的部分,而且表明这些非理性现象有一定规律,因此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他教会我们理解梦呓、身体症状及人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他发现这些非理性因素及个人的整个性格结构是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做出的反应,尤其是早期童年时代发生的那些事。
但是,弗洛伊德受他的文化精神影响太深,以至于他无法超出它所设置的某些局限。恰恰是这些局限成了了解病人的障碍;它们妨碍了他理解常态个人及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非理性现象。
由于本书重在分析整个社会进程中精神因素的作用,又由于这些分析基于弗洛伊德的某些基础性发现——尤其是有关人性格中的潜意识力量的活动及其对外在影响的依赖性,我认为读者从一开始便了解我们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以及这种方法与经典弗洛伊德概念间的区别,是大有裨益的。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们多数人至少可以在瞬间察觉到我们自身的自发性,这时也正是我们真正幸福的时刻。在这些时刻,无论是看到美丽风景而由衷激动时,苦苦思索后发现某一真理时,体验新鲜的感官欢乐时,还是对某人萌生情不自禁的爱意时,我们都知道自发行为是什么,并可能想象,加入这些经历不那么罕见,不那么被人忽略,那生活该会多么美好。
为什么说自发活动是自由问题的答案?我们说过,消极自由本身把个人变成孤立的存在,他与世界的关系很遥远,也不信任它,个人自我很软弱,并时时受到威胁。自发行为是一种客服孤独恐惧的方法,同时人也用不着牺牲自我的完整性。因为在自我的自发实现过程中,人重新与世界连为一体,与人、自然及自我连为一体。爱是此类自发性的最核心组成部分,爱不是把自我完全消解在另一个人中的那种爱,也不是拥有另一个人的那种爱,而是在保存个人自我的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爱的动力特性恰恰在于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处于克服分离状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一体化,但并未消灭个性。劳动是此类自发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并不是为了逃避孤独的强迫活动,不是对自然的这种关系,即,一方面要通过劳动主宰自然,另一方面又崇拜自己用双手创造的劳动果实,甚至受劳动果实的奴役;而是另一种创造,人在创造过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适用于爱和劳动的也使用所有自发活动,无论是实现感官快乐,还是参与共同体的政治生活。它肯定自我的个性,同时又把自我与人及自然连为一体。人的自发活动在更高的基础上解决了自由与生俱来的根本矛盾——个性的诞生与孤独之痛苦。
个人在所有自发活动中拥抱世界、他的个人自我不但完好无损,而且会越来越强大兼顾。因为自我活跃到什么程度,就会强大到什么程度。拥有物质财富,或者像情感或思想之类的精神财富,都不能算真正有力量。能使用或操纵某些对象,也不能算真正有力量。我们所用的并不是我们的,而仅仅因为我们在使用它们。只有在我们的创造活动中真正与之相...
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实际上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
他自由了,但这也意味着:他是孤独的,他被隔离了,他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他没有文艺复兴时代资本家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也已失去了与人及宇宙的统一感,于是他被一种个人无可救药,一无所有的感觉所笼罩。
从心理学上说,信仰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它可能表达了某种内在的人类关系及人对自己生命的肯定,也可能反映了由个人的孤独及自暴自弃所引起的那种疑虑感。
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代资本主义那样,人们把他们的精力完全用于一个目的——劳动。促使人们百折不挠地去劳动的内驱力是一种最根本的生产力,它对于发展我们的工业社会制度的重要性,不亚于蒸汽和电力。
「良心」是一名管理奴隶的严厉监工,它驱使人自以为是按照自己的希望与目标而活动的,实际上这些希望和目标只不过是所在社会要求的内在化而已。良心残忍而无情地支配着人,禁止他享受乐趣与幸福,使人的整个生活用来补偿某些神秘的罪恶。
人们往往因为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从此可以不再受那些常常教训他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的外在权威的束缚了就得意洋洋,殊不知,他们同时却忽视了类似公共舆论和「大众意识」这些不可名状的权威的作用。
为了积累资本而劳动这一原则,使人为了某种超越自己的目的而劳动,成为他所制造的机器的奴仆,产生了自己无足轻重和软弱无力感。
现代人为之而拼命奋斗的那个「自我」是社会的自我。别人希望他在这一社会中扮演这样的角色,发挥这样的客观社会功能,而他在主观上也错误地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社会功能当做是自我,其实这一自我并不是他真正的自我,而是社会的自我。
虐待狂者之需要其虐待对象的迫切性,不亚于受虐待狂者之需要能虐待他的对象。所不同的是,受虐待狂者通过被压抑来获得安全,而虐待狂者则通过压抑别人来寻找安全。在这两种情况下,个人的自己都已丧失了完整性。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平等与自由的基础上的。假如双方的关系时建立在一方服从另一方,其中一方已丧失了完整性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关系就不是爱的关系,而只是一种「受虐待狂的从属」的关系,不管这种关系本身是多么合理。虐待狂也常常用爱来加以伪装。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加以统治的时候,他总是宣称,是为了这个被统治者的利益他才去进行这种统治的。
权力欲并非根源于力量而是来自懦弱。一个去人追求权力,则说明此人无法摆脱个人自我的孤独,无法依赖自己生存下去。由于丧失了自己真正的力量,就铤而走险地追求第二种力量。
我们的许多决策实际上并不是自己做出的,而是来自外部建议的结果。我们已成功地欺骗了自己,使自己相信这些决策是自己做出的,而实际上正在按照他人的要求对自己的一切作出规划,正在被孤独感,恐惧感和各种直接威胁着我们的自由,生命和舒适的力量所驱使。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享受自由是有条件的吗?人们会在艰苦奋斗以得到自由的时候抛弃它吗?纳粹德国的政权何以得到众多德国民众的支持而上台?
艾里希·弗罗姆一直致力于研究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及有关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问题。这本《逃避自由》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目前的政治发展及其对现代化*伟大的成就——个性及人格的独一无二性的潜在威胁,使他决定中断大范围的研究,集中精力专门研究对现代文和社会危机*要紧的一个方面,即,自由对现代人的含义。
弗洛姆提出,自由能成为强大的力量,只有在他答复了某一既定的社会性格中*突出的某些特殊需求时,才能变为现实。
书籍介绍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内容齐全(386+)
- 简单(79+)
- 已买(398+)
- 二星好评(626+)
- 一星好评(147+)
- 体验差(65+)
- txt(71+)
- 五星好评(280+)
- 书籍完整(540+)
- 速度慢(368+)
下载评价
- 网友 通***蕊: ( 2024-12-26 14:24:1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曾***文: ( 2025-01-14 02:59:08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詹***萍: ( 2024-12-29 23:45:4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訾***晴: ( 2024-12-22 17:58:5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菱***兰: ( 2024-12-23 21:49:1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晏***媛: ( 2025-01-09 17:51:17 )
够人性化!
- 网友 曾***玉: ( 2025-01-14 03:39:5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戈***玉: ( 2025-01-05 19:09:25 )
特别棒
- 网友 隗***杉: ( 2025-01-04 11:46:5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权***波: ( 2025-01-10 02:45:45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瞿***香: ( 2025-01-13 01:11:3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喜欢"逃避自由(弗洛姆作品系列)"的人也看了
小学必刷卷2024版 数学二年级上 SJ苏教版同步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模拟冲刺卷专项辅导理想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978750828567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用友T3(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莫失莫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石一雄作品 反乌托邦科幻小说 好莱坞同名电影小说 日本科幻悬疑文学小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听力真题与模拟训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被美人 周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语迟的孩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六年级数学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15秋尖子生课时作业 二年级语文上(YW版 学生用书 附课时练+错题笔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商原版】欢乐宋:中国历*幸福的朝代,没去过宋朝,别说你到过人间天堂!港台原版 李纯瑀(鱼小姐)平安文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五子棋妙手1000题 彭建国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沈阳皇寺三年 李凤民 著 东北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 "粤教云"工程起源与发展 科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哈兹德老年医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国重点高中提前招生八年级物理2023版全国重点高中提前招生专用教材八年级物理 全国通用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3分